庙宇与神祇

  庙宇 瑶族把盘古王或盘王奉为开天辟地的始祖。排瑶以七月七为盘古王诞,十月十六为盘古王婆诞。1958年前,连南各个大排都建有盘古王庙;人口较多的小排(如九寨)联合数小排共建大庙;人口较少的小排,则在寨脚或岭脚设立小庙或土地庙。所有庙的中厅都供奉木雕的盘古王夫妇偶像和各房姓的祖先偶像,设有掌庙公和烧香公管理。每逢节日及每月初一、十五日,由烧香公到庙焚香敬奉。过山瑶除年节祭祀外则不定期举行“还祖先愿”和“还盘王愿”活动。

  盘古王庙多设在排上最高位置或“风水”好的地方,其建筑多是一座三间房子,用杉木柱支撑,青瓦或茅草盖顶(每三至五年“耍歌堂”时翻盖一次),中厅设“仙人轿”,放置盘古王和盘古王婆偶像(高约120厘米),两侧放各氏族祖先偶像(高约70厘米)。所有的偶像用硬木雕成。“仙人轿”前放一张2米长的供桌,摆放供品和香炉。盘古王庙由各排的掌庙公和烧香公负责管理。1958年“双改”(社会改革、民主改革)运动时,瑶区所有的庙宇被拆除、神像被烧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连南于1989年复建位于涡水的黄埂盘古王庙,于2002年复建南岗排盘古王庙。

  过山瑶没有公共的庙宇,祭祀一般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每家厅堂中设有神龛,供奉本姓氏房族或夫妻两姓的祖先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道教神及财神。如有全寨性的祭祀,在瑶老家中或在旷野临时搭个庙棚。

  瑶族大多数人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魂,认为天地间有看不见的鬼和神主宰着,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等。新中国成立前,每个瑶排都设有一座土地公庙,遇有自然灾害,要请“先生公”到庙里念经祈祷,请求神灵保佑,消灾除害。上山狩猎,要祭山神;开耕时,要祭祀祖先和五谷神。

  瑶族对祖先无限崇拜,每户人家的住宅里,厅堂一定安放神龛,神龛上用红纸或红布写下历代祖先讳名,每月初一、十五向祖先烧香奉茶。平时饮酒,先洒几滴酒下地,以敬献祖先。每年春节后,氏族各户成员要举行共同祭祀祖先墓的活动。遇有吉凶事情,也向祖先烧香祈求。

  神祇 瑶族崇拜的神祇以盘古王为最高神。排瑶称盘古王公(盘古王婆),过山瑶称盘王、盘瓠王,或盘王圣帝。盘古王以下,有各姓氏的祖先神和道教神。

  排瑶神祇:盘古王公、盘古王婆为最高神,供奉在大庙仙人轿的正中。各排神祇多有区别。如油岭排盘古王庙供奉的神祇有:盘古王公、盘古王婆、罗公、唐海公、唐四公、龙十九公夫妇、龙十五公夫妇、李海七郎、李海六郎、唐太五郎、房十海公、房十尤公、房十满公、大吉大利公、房君喜郎、唐农伯公夫妇、平王海修公、房十六公、长桥三郎、圣纸三郎、老君公、盘古王儿子及媳妇等36个。这些神祇,除罗公外,均为当地排瑶祖先。九寨盘古王大庙供奉的神祇是:盘古王公、盘古王婆、唐十三公、邵十四公、邵弟一郎、邵弟二郎、五姓平王、龙十九公、李十九公、金甲大王、银甲大王、武角大王、谢有大王、莫落大王、金日大王、孔门首。其中邵氏3位和寞落大王、谢有大王是从排瑶最早建的黄埂盘古王庙带来的,传说是汉人,因帮助瑶人避难,于瑶人有恩,故供在庙里。另有小偶像72个,均为当地排瑶各姓的祖先。

  排瑶经文所列神祇甚多,除盘古王外,还有道教中的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北极紫薇大帝、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张天师、李天师、李老君、玄天高上帝、五谷神、龙虎将军、水府三官、高真武神、上元高二圣、灶君、本方地主、梅氏姐妹、青龙白虎、五行、都天元帅、上元法主、中元法主、下元法主、正一老祖仙师、六合元穷高盟上帝、玉虚师相玄元上帝、金童玉女等等。还有山神、水神和各种野神恶鬼。在众多的神祇崇拜中,瑶民把祖先崇拜摆在首位。

  过山瑶神祇:过山瑶崇拜的神祇,以盘瓠王、或称盘王为最高神,是肉眼看不见的,因而未刻画有神像。其他神祇,集中在举行法事时悬挂的“大堂神像”,又称“十八神像”。“大堂神像”,平时不得随便展现,要在法事开坛时才能悬挂于醮坛。“大堂神像”的神祇中,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左玉皇、右圣帝,还有李天师、张天师、赵元帅、大海翻、十殿灵王、天府、邓元帅、圣主、中坛、地府、小海翻、大渡桥。除大堂神像的神祇,经书所列神祇也甚多,主要有太上老君、唐玉圣帝、广福灵王、东极成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西极高灵大帝、北极紫薇大帝、中极黄恩大帝、上元唐将军、中元葛将军、下元周将军、康元帅、邓元帅、辛元帅、赐福天官、赦地天官、解厄天官、天门白虎李十六、大慰南朝李十一、兵部李十二、皇姥娘娘、上界功曹李文真、中界功曹李文尧、下界功曹李文官、四界功曹李文康、丰都大帝、扶桑大帝、阳谷大神、广利灵王、王海龙王、王狱判官、龙神、土地、灶王、养肉高婆、四山坛主、打猎将军、赶看二郎、岭坛地主、把寨童子、守寨郎君、财童子、送宝郎君、收耗招童子、看耗二郎、禾花姐妹、禾扇小娘等等。其余各神没有严格的等级排位,但有天神、地府神、水府神、阳界神、家神、外鬼、善神、恶鬼之分。

  排瑶、过山瑶共同神祇:逢年过节进行祭祀,举行法事有请有送,先请各路神仙,拜谢送走;二请家神颂恩谢罪,归位;三请盘古王(盘王)颂恩、祈福,送回天庭,仪式便结束。


法事活动

  瑶族俗话称宗教礼仪为“做法事”。道教在瑶族中传播已有很长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连南排瑶地区发现有明代抄成流传的瑶放道经;在南岗排发现2座明万历三十七年(1610年)建的排瑶石棺古墓,碑上刻有墓主“度戒”后使用的道教法名。至迟在明代,道教已在排瑶中广泛传播。长期以来,瑶族在保留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的同时,不断接受道教的影响,并将道教的经书、科仪等加以改造和利用。

  主要法事活动:

  “香歌堂”系瑶语音译,又称“旺歌堂”、“大传”、“挨担堂”,汉语称为“打道箓”,是连南排瑶一项祭祖度戒的宗教活动。每隔18年或20年举行一次。时间多在农历十月后,以各姓、各房族为单位举行。香歌堂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祭奠亡故的先人;二是为在世的人取“法名”;三是让参加者“过州”,接受宗教洗礼。

  香歌堂开始之前,要按“先生公”择定的日子,举行“写申疏”、“祭祖”、“检法名”、“砍州竹”、“封斋”等一系列活动。全房族人必须吃七天素食,才能开始香歌堂。香歌堂一连举行三天。

  第一天的活动是“接公入坛”,即参加者去盘古王庙把祖先偶像抬至设在本姓或本房祠堂的临时斋坛,同时为上次香歌堂以来新亡故的先人立神位。当天,还举行“把堂”、“收金”、“收百兽”、“请公”、“开光”、“法牒”、“兵床”等一系列宗教仪式。这晚,检法名者留宿祠堂,“先生公”通宵达旦念瑶经。

  第二天的活动是“过州”,即检法名者在“先生公”和舅父的带领下,到“歌堂坪”上串走预先用81支竹子插成的“九州城”。过完“九州”后,亲戚朋友各送一块红布披在检法名者肩上,称为“挂红”,并燃放鞭炮,以示祝贺。

  第三天的活动是“先生公”带检法名者到野外焚烧“封氏”竹笼(施济给祖先鬼的钱物),并将祖先偶像抬回盘古王庙供奉。完成这些仪式后,“先生公”念瑶经和焚烧“开斋疏”,人们便可以开斋吃荤。各家杀猪宰鸡,大摆筵席,宴请宾客。至次日早上,“先生公”将检法名者的“法名”填进家谱,香歌堂活动宣告结束。

  瑶民认为,未参加香歌堂度戒的人,生前没有神兵保护自己,死后不能立神位、上神龛,变成了野鬼。新中国成立前每个瑶民都必须度戒,请“先生公”择定法名,接受称之“过州”的宗教洗礼。香歌堂活动期间,瑶民们身着盛装,倾寨而出,敲锣打鼓,鸣放铳炮,极为壮观。过去香歌堂有许多禁忌,如有的瑶排不准外族人进祠堂观看。现随着社会发展,瑶民的观念有了改变。外族人如果有机会到举行香歌堂的瑶家做客,瑶家把他作为贵宾招待。

  “耍歌堂” 是连南排瑶规模最大最隆重的传统活动。相传瑶族的始祖盘古王仙逝于农历十月十六,又适逢秋收结束,为纪念祖先和欢庆丰收,瑶家便于这天或稍后的日子汇聚一堂,举行“耍歌堂”活动。旧俗以“大庙”(过去瑶族每个大寨均建有盘古王大庙)为单位举行,活动期为1~3天。每个大庙三至五年主持一次,反复轮流,连年不断。节日期间,瑶家男女老少身穿五彩缤纷的盛装,倾寨而出,敲锣打鼓,聚集到盘古王大庙,宰猪杀牛,念诵瑶经,唱盘古王歌,举行隆重的仪式,祭祀盘古王和祖先。尔后,一连几天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和娱乐活动。白天,瑶民从各个山寨汇集歌堂坪上,进行游神、过州、祭法真、追黑面人等仪式;还举行敲铜锣,唱瑶歌,吹唢呐,吹牛角,跳长鼓舞,放土铳炮等活动,尽情玩乐。夜晚,各家各户备足酒菜,盛情款待贵宾。晚饭后,未婚男女青年在野外燃起篝火唱恋歌,谈情说爱;中年人和小孩则在家中火塘边,听老人讲传说故事,重温民族历史,通宵达旦。“耍歌堂”期间,方圆百里的瑶胞都赶来观光助兴。歌堂坪上,人山人海,铁铳齐鸣,鼓乐喧天,场面极为壮观。1984年8月中旬,全国瑶族代表聚集在广西南宁市庆祝瑶族传统节日盘王节时,经协商,将盘王节的节期定在农历十月十六。节期3~5天。1992年,连南瑶族“耍歌堂”被国家列入中国友好观光年100个节庆活动之一。此后,连南瑶山每年都举行“耍歌堂”活动,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看。传统的“耍歌堂”,已成为各族人民和各国朋友同欢共乐的喜庆娱乐活动。

  拜王  “拜王”即拜盘王,又称“跳王”或“调王”。拜王有“拜王”、“半路王”、“千年王”三种,是部分过山瑶祭祀始祖盘王和氏族祖先神灵,祈求保佑,赐福降吉,人寿年丰,六畜兴旺的宗教活动。

  拜王一般择冬季吉日举行。有一家单独举行,也有以一家为主,约请亲房几家联合举办的。拜王时请师公2人,“歌姆”(唱瑶歌的妇女)1人,童男童女4至6人,厨师若千人,届时邀请村中老妇及亲朋参加。参加拜王者仅限于男子。拜王后,师公为拜王者起法名。

  “半路王”是一项祭祖还愿仪式。相传瑶族十二姓兄弟在迁徙渡海时,有六姓翻船沉没海中,其余六姓起愿,求神保佑平安,船抵岸上沙滩后便还愿,故有“鱼子起愿,芒鼠还愿”之说。一般在灾年歉岁举行,以村为单位,各户捐钱献物,或用公山收入合办。在村外设祭坛,共祀十二姓祖先,由村中师公自动承担跳王仪式,时间3天3夜。

  “千年王”由几村联合举办。由赵、盘、邓、李、黄、冯六姓联合主办,是规模最大的一种“拜王”活动,选择适中的村寨设坛举行。仪式与跳王大同小异,但场面大、人物多,仅师公就七八人,还必须有一个法力权威的师公主持才能开坛。届时遍请亲朋吃喝,热闹七天七夜,耗资甚多。过去约30年才举行一次。建国后至今未举办过。

  还愿为连山、连南、连州等地过山瑶的祭祖仪式。多于农历三月三请师公择日,于农历十月十六后的吉日举行。全寨几姓联合举行的称“还大愿”,一家一户举行的为“还小愿”。还小愿活动一天两夜,还大愿活动三天三夜,每家捐大米、黄豆、香纸钱、猪肉若干,请师公4至6人做法事。第一个晚上及第二天,做请神、拜神、念经等法事;第二个晚上男女对唱瑶歌,唱《盘古歌》。在唱歌过程中,有歌师、歌姆领唱,还有三名童男和三名童女对唱对拜。歌词内容主要是向盘王还愿,叙述瑶族迁徙时过州漂洋历程的艰辛,感谢盘王及祖先神灵的保佑等。

  打幡  “打幡”又称“度身”、“度戒”,由一家独办,或亲房几家联合举办。届时,遍请亲朋吃喝,热闹七天七夜。被邀请参加的人,需带猪肉、米酒作贺礼,数量不拘。度身的人及一切参与活动的人都要斋戒四天,第五天才能开斋吃荤。

  过去,只有度身的人才有资格当瑶甲、村长和师公、师表(过山瑶对大师公的称谓)。经度身后,男子死后上“郎”名,妇女上“娘”名。此仪式耗资甚巨,一般人家无能力承担,只有较富裕人家举行。

  挂灯 “挂灯”是一户独办的一种时间短、仪式简、花钱少而取得法名的仪式。举办人家请两三个师公,在神龛前为取法名者举行挂灯仪式定法名。举行仪式时,请取法名者的哥辈或舅辈作证人。仪式一般两三个小时便结束。仪式结束后,主家请师公、证人吃一顿饭,给师公猪肉3斤,证人猪头一只便可。

  打阎罗打阎罗是过去连南排瑶以寨为单位举行的一种祭祖驱鬼仪式。在发生瘟疫的时年,瑶民认为是瘟鬼作怪,需杀牛宰猪祭祀祖先,请先生公念一昼夜的瑶经,并做法术将瘟鬼赶走。仪式期间,全寨各房姓人举行“过州”活动。
祈雨 祈雨是新中国成立前瑶民遇久旱不雨而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请先生公或师爷念《求雨经》,祈求满天鬼和五海龙王降雨。在祈雨期间,不得戴雨帽,不得施肥下田和挑青菜,以表示诚心诚意。

  丧事打斋丧事打斋是排瑶对十岁以上死亡者进行的一种仪式,请先生公念经,超度亡灵,给死者“指路”。正常死亡的成年人,还举行仪式立神位。打斋分上桥、中桥、下桥三种斋。未婚男女死亡打上桥斋,指路送其灵魂上天堂;正常死亡的已婚男女打中桥斋,指路送其灵魂去阴间地府中桥殿;非正常死亡如自杀、枪杀、野兽咬死、雷电击死、产妇死亡等则打下桥斋,指路送其亡魂到地府下桥殿,并封路使其永远不得回阳间。先生公死亡的斋事比普通人隆重,仪式更多更复杂。过山瑶丧葬法事有做瑶斋和汉斋两种。做瑶斋的,请瑶人师公念经超度亡灵;做汉斋的,请汉族道公念道经超度亡灵。排瑶、过山瑶打斋一般是一天一夜。

  较大的法事活动还有安龙、收金、赶鬼、除秽、架桥等。新中国成立后,瑶族群众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信神信鬼的人已大为减少,不健康的做法行为被瑶民自觉革除。


先生公、师公

  瑶族法事礼仪活动的主持人,排瑶称为“先生公”,过山瑶称为“师公”、“师爷”或“色公”等。他们有一定文化,兼为瑶医、瑶老,集数职于一身,在民间有较高的声望,是瑶族社会组织的重要成员。

  排瑶人认为,先生公是能沟通神鬼的人。他们有一套法具,掌握和能背诵许多祖传的瑶经,通晓驱鬼治病的法术。因此,排内凡举行宗教活动都请他们念经作法。先生公在社会上颇受尊重,故许多人都学做先生公。排瑶小村寨,一般都有十多个会念瑶经、懂得小法术的先生公,大的瑶寨如南岗排多达100余个。先生公没有严格等级区别,全凭他在瑶民中自然形成的威望来决定受尊重的程度。香歌堂、耍歌堂、打斋等重大法律仪式,由法术高、道行好、资力深、年纪大、威望高的大先生公主持。一般的先生公只能做一些送鬼之类的小法事。刚出师、资力浅的先生公不能单独主持法事仪式,只能给大先生公当助手。先生公只在有事主相请,或由寨内瑶老会议推举才出面主持法事仪式,平时同家人一起参加生产劳动。为事主或公众做法事,虽然可按惯例收取米、肉、酒、钱、布等报酬,但不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

  先生公的承传方式是师徒承传。大先生公收徒弟,每次收十人左右,拜师者一年给师傅36斤米、360斤柴和油盐各一斤。逢年过节送些酒肉,以示敬重。一般要三四年才能出师。

  排瑶宗教活动的重要人物,还有一类称“问仙公”,排瑶语称为“厚缅公”。问仙公专事“查鬼”,即有人遇到灾难,或生病,且病情严重,先生公摸不清是哪一类鬼作祟,便请教问仙公。

  各瑶排问仙公的人数不多。如南岗、油岭等大排只有一、二名,小排几个寨才有一名。

  过山瑶的师公有师表、师爸、仙公之分,一般统称为师公。其职能各不同。师表是经过度大戒加职、被授予太上老君神印的大师公,能掌握无数护法神兵,故享有最高的权威。打斋、打幡、拜千年王等重要宗教活动,必由师表主持开坛,并担当主醮师和还愿师等要职。师爸只能做送鬼、占卜、查鬼、择日等,在大法事仪式中可担任诏禾师、赏兵师、五谷师、引度师、证明师、保举师、归坛师、纸缘师、执香师、茶酒师、鼓乐师、吹笛师等司职。

  师公的传承方式是师徒传承。凡经过挂灯、度戒获有法名者,才有资格拜师学做师公。青年人若要从师做师公,在成年挂灯、度戒时就确定了师徒关系。在举行挂灯的前一个月,受戒人就到主醮师家封斋吃素,由师父教念经书,接受戒训,完成度戒仪式,取得法名后,师父便正式收其为徒弟。


经书

  瑶族经书包括经文、疏表、文榜、文牒、文状、咒语、神符等。瑶族经书没有统一的印刷版本,由师徒抄写承传。先生公、师公都有一套完整的经书,自己照师父的抄本抄写,或请人抄写。经书用汉字抄写,也有用汉字抄写加注瑶音,用瑶语诵读,间中有不少自造生字,外人难以看懂。瑶经各自独立成篇,无严格的先后序列,使用时只按不同的法事仪式程序,诵读有关部分。

  经文 连南排瑶先生公举行宗教仪式时所念诵的经书,计有24类72册,其名称如下:《收耗》、《造桥》、《香花》、《兵床》、《收退》、《洒秽》、《迎兵》(又称呼《会兵》、《围兵》)、《召亡》(又称《招亡赦罪解结》)、《安公》、《立九州》、《收红尸》(又称《收红衣》)、《户丁》、《阎罗》、《扫己》、《祺香》、《请公》(又称《接公》、《请神》)、《炉中》、《生达》、《收金》、《解辛》、《打路》(又称《指路》)、《社部》、《晕丹》、《由细》、《文引》(又称《发牒》)、《丙神沙》、《怀胎六甲》、《将军》(又称《夜来为兵》)、《开光》、《大传》、《送亡》、《退兵》、《行光》(又称《衍罡》)、《点灯》、《买地》、《扫板》、《当丁》、《份蹲》、《安龙》(又称《合龙》)、《保出》、《推龙》、《上答下答》、《打六》、《里九子》、《祖师文》、《广水》、《收花》、《花间甲坛》(又称《收魂》)、《解大岁》、《医生救人》、《道魂》、《架桥》、《番解冤家咒咀》、《荷桥》、《荷船》、《拜价》、《收米坛》、《净生》、《原合》、《拜台》、《存鸡》(又称《辛鸡》)、《谢宅》(又称《变宅》)、《厚龙》、《开围》、《接花》、《送花点花》、《地契》(又称《谢坟》)、《串花》(又称《团花》)、《正山》、《古关疏》、《收虫》、《沙会》。这些瑶经的名称和分类,各排不尽相同。

  疏表、文榜、文牒、文状、咒语  先生公和师公在做法事中使用的疏表、文榜、文牒、文状、咒语等,皆借用道教的程式,在丧事打斋、香歌堂等主要法事中使用,意即给天府或地府作文字报告。一般不独立成篇,大多亦无标题,少部分有标题,如排瑶的“大师爷用疏”、“游排书”、“黄榜”、“白榜”“慈尊表”、“城隍恭状”等;过山瑶的“净口咒”、“元始咒”、“李十一咒”、“李十二咒”、“康元帅咒”、“献花咒”、“玄天咒”等等。疏表多为长短句,咒语亦有长短句和五字七字的韵律句。疏表、文状、文榜、咒语,在喃唱经文时穿插使用,读疏表声音高低快慢,有一定的规矩,咒语只能默念,不能读出声。读疏表、念咒语要保持安静,不得喧哗,肃穆而神秘。

  神符 有100多种,由昞以或先生公画就。神符用于镇妖、驱邪、斩鬼、救疾、护身、保宅等等。瑶族神符有黄纸朱砂符、白纸朱砂符、桃符、竹符、黑纸白粉符。黄纸符、白纸符、桃符较常用,竹符、黑纸符较少用。焚烧、化食、张贴、随身带用纸符。钉插地上各个方位用桃符或竹符。其用途,有治病符、收魂符、护身符、安胎符、催生符、押丧出煞符、安龙谢土符、断狼虎鼠雀符、封山符、放水符、烧窑符等等。

  法器和祭品  排瑶、过山瑶使用的宗教法器大同小异,衣袍、帽则各不相同,排瑶一般的先生公做法事时,穿红布制成、无袖,长及膝盖之下的长马褂;道行高的大先生公,头戴画有神牌、神符的“相冠”,穿有袖的红绒长袍。
法器有神印(盘王印、太上老君印)、神杖、神剑、铜铃、杯笼、神鞭、牛角、大刀、线格印子、神像挂图、牙板(架桥木)、锣、鼓、钹等。

  普通祭品有猪肉、鸡、酒、米、豆腐、糍粑、纸衣服、纸钱、香、烛。

  特殊祭品,排瑶耍歌堂、香歌堂要杀牛、杀猪,用牛头猪头祭鬼神,过山瑶还愿、拜王,要用老鼠干作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