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各地都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青黄不接真凄凉,稻儿青、已断粮,地主仓里堆满谷,穷人锅里无米粮。”

  这首歌谣唱出了新中国成立前世道不平的真实写照。1948年春夏间,武工队在水头潭洞、独王山一带活动,许多贫苦群众在这青黄不接的季节里,过着无米下锅、饥寒交迫的生活,我们的武工队队员也忍饥受饿。但老区的革命群众,宁愿自己不吃,也不让武工队战士饿肚子,这种军民鱼水情实在情深似海!农民种的粮食哪里去了?还不是给官府的征税、地主老财的收租搜刮去了!

  “听讲水头乡公所的粮仓还有大把(许多的意思)谷哩!大家去粮仓担好不好?”

  “去官府粮仓担粮?这犹如在虎头抓虱、虎口夺粮,行吗?”“想个法子嘛!”

  这是武工队员和革命群众的一段对话。后来,武工队果真带领群众去官府粮仓担了几万斤谷回来。武工队用什么办法带领群众去乡公所粮仓担谷呢?欲知故事如何,且听下面分解!

  话说虎口夺粮的战斗是这样开始的:在春夏间的一个深夜,武工队陈指导员和黄队长各带一支有民兵和革命群众参加的队伍,从老区石潭出发,各自急速奔赴目的地。陈指导员带领一支有三四十人的队伍,穿过桂田的迳口,绕到丰二村的背后山,到达目的地水头圩河边南岸的山边。

  队伍进入阵地做好准备战斗的掩护之后,陈指导便向联防大队部方向喊话:“联防队的契弟(贬称,是孬种的意思),你们听着,你们前段时间去我根据地扫荡,拿了东西、欠了账,该清还了吧!出来吧,我们跟你们清算来了……”

  夜深人静,划破长空的喊话,足以让联防队清楚地听到。

  联防队大队长听到喊话以后,命令士兵:“他妈的,红头仔(反动派对共产党的一种贬称)来了,你们集中火力跟我打!”于是双方“咯、咯、咯”地打起来了。

  武工队为了节省子弹,把爆竹烧到煤油罐子里,产生一种机枪声的效应。而联防队却仗着他们人多、枪多、子弹多,密集的子弹不断向武工队阵地飞来。就这样你来我往,你打一阵、我响一阵地足足打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武工队发现丰联村这边发出了信号弹,才撤出阵地结束战斗。

  花分两朵开,话分两边讲。再讲黄队长带了一支百余人的大队伍,拿着扁担和布袋从石潭出发,穿过火屎岭,由桂元边直下,到了丰联村附近隐蔽下来,待陈指导指挥的战斗打响后,才逐步向水头粮仓摸进。

  国民党水头乡公所粮仓设在关帝庙内。关帝庙位于乡公所、联防大队部侧的西北面,相距只有几十米。平时只派两个哨兵看守,而当晚值班的看守,其中一个是打进联防队的地下党员黄清同志。战斗前早已布置好,以黄清划火吸烟为联络接头信号。

  约在午夜一点时分,东南方向的战斗打响了,并打得越来越激烈,西北面没有战斗,也没有动静。枪声响了大约10分钟后,关帝庙门口出现了吸烟的微弱火光,由已埋伏在街头屋角的几个武工队战士一冲而上,将包括黄清在内的两名看守逮住,严令其不准叫喊,并把他们捆绑起来,用毛巾捂住嘴巴,夺得仓门锁匙后,把粮仓打开,然后再次发出信号。

  担粮的大队伍便蜂拥而至,装呀!抬呀!担呀!百余个民兵、群众只用了二三十分钟,就担走了两万多斤粮食。担粮的队伍撤出后,便发出信号,通知陈指导指挥的队伍撤出战斗。一场声东击西,虎口夺粮的故事至此结束。

  (本文来稿者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清从花佛人民义勇大队飞龙中队中队长、水头武工队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三支四团和北一支六团中队长,整理者曾任中共佛冈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党史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