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助入学到施助开展志愿服务,从隐瞒家人做公益到获得家人全力支持,从孤军奋战到组建“陈再强志愿服务队”,80后电力人陈再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20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坚持从事志愿服务,先后资助了24名孤儿和贫困学生。他还坚持每年无偿献血,至今献血量已将近6000毫升。而他的善举,得到了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和身边的亲朋好友。九岁的女儿,也经常跟着爸爸当志愿者,一颗爱的种子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我的爸爸很爱帮助小朋友,我要向他学习!”


  “我要将对他们的感恩以实际行动传递下去”

  陈再强任南方电网广东清远供电局系统运行部配网继电保护专责。在同事看来,他儒雅而壮实,俊朗且沉稳。若不是因为评选先进班组需要上报相关材料,同事们都还不知道原来陈再强一直在默默地资助着一些贫困学生。


  陈再强一直信奉并固守“做好事不留名”,慢慢地,他发现做好事不留名固然是一种美德,但需要帮助的人仍然不少,光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2018年,陈再强被评为第四季度“广东好人”,2019年,陈再强好人工作室正式挂牌投入使用,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他带动了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


  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筹集捐款共计27699元,开展社会公益扶贫济困活动70余次,参与人数约150人次,活动时长约520小时。志愿活动以资助贫困儿童学杂费、生活费、辅导功课等形式为主,力所能及帮助解决贫困儿童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陈再强等人充分利用“好人工作室”这个阵地,常态化开展贫困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扶贫济困、丰富贫困儿童课余生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逐步推广“好人工作室”的建设,让青年员工更近距离地接触到身边的好人好事,也为普通人做好事、做善事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让他们从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支持和保障,促使青年员工自觉学好人、做好人,不断壮大好人群体,放大好人力量。


  在陈再强看来,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有人问陈再强为什么如何坚持时,他说:“我是因为得到国家和亲友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我要将对他们的感恩以实际行动传递下去!”

  默默投身公益言传身教得到全家支持

  陈再强家庭并不富裕,工作十多年至今仍骑摩托车上下班,他担心家人反对,一直以来都是瞒着家人去资助那些贫困学生。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得知平日里看似很穷却又很忙的爸爸、儿子、丈夫,原来一直在默默资助着这么多孤儿和贫困学生,家人们心里全是满满的自豪感。


  “说实话,知道的那一刻还是很震惊的,也很感动。以前周末他总说加班,原来有时是去了资助的学生家里。”在妻子苏艳芬的眼里,丈夫一直是个好人。他的摩托车里总是不止一对手套、一件雨衣,遇到下雨天或寒冷天气,他会送给有需要的人。他每年坚持无偿献血,2020年疫情严峻时曾逆行为一名重症患者紧急献血。平日里,他非常节省,但是对身边的人却很大方。工作再忙,晚上回到家,也会抽空辅导孩子功课。可让她没想到的是,丈夫所做的好事,远比她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资助的学生住得比较远,陈再强经常周末早上九点出门,中午一点,有时甚至两点才回到家。以前苏艳芬会打电话催陈再强早点回家,如今,为了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苏艳芬不再催促他,而是暖好饭菜,让他回到家就有热饭吃。


  当时只有六岁的女儿陈依萱知道爸爸的行善故事后,也很高兴,摇晃着小脑袋对陈再强说:“爸爸,我也要学你一样,帮助那些没有爸妈的哥哥姐姐,下次你去辅导他们功课时也带上我,我可以教他们画画。”如今女儿已经九岁,经常跟陈再强去当志愿者的她也得到了成长,懂得了感恩与分享,在学校里经常乐于助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陈再强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人生导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他也希望下一代能把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