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纪要:水灾(1988年至1998年)
2024-03-29
水灾(洪涝)是清远市主要自然灾害,由暴雨降水引发。
市境水灾记载始见于唐代,唐显庆四年(659年),连州、连山“山水暴涨,漂没七百余家”。
清远建市后,1988~1998年发生的水灾主要有:
1988年5月24~25日,英德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26日县城水位达27.68米,超警戒水位1.68米。佛冈潖江河流域25日降雨量243~303毫米,大庙峡水文站水位51.48米,洪流量1730立方米/秒。凤洲水位站水位22.44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洪水位)。英德31个乡镇不同程度遭受灾害,全县经济损失折款1441.38万元。佛冈潖江流域内损坏(毁)水电工程569宗;淹没农田5.98万亩;受灾人口3.29万人,被洪水围困3240人;倒塌房屋2150间,死5人,伤375人,冲走、淹死牲畜5100多头;损坏公路6881处20.6公里、供电低压线路15公里、陂头和水圳550多宗。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10万元。
1992年3月25日,英德日降雨量110.90毫米,28日又出现65.50毫米降水。受韶关市连续普降大雨、暴雨的影响下,27日英城水位达29.33米,超警戒水位3.33米;29日上涨至29.74米,创1982年以来最高水位;且3月出现如此大洪水,为历史罕见。
1992年5月6日晚,连县山塘乡5小时降雨103毫米;13日,山塘乡、清江乡同降大暴雨(山塘乡气象哨记录70分钟内降雨量102毫米),清江乡还局部伴有雷雨大风和冰雹。前后两次降雨均造成洪水泛滥成灾,共倒塌房屋51间、围墙60多米,瓦面损失93万块,受损农户335户1870人;冲毁稻田1170亩,淹没作物1086亩,受浸作物5500亩,击毁作物1674亩;冲崩水圳5条长约1.88公里,公路塌方1.35万平方米,冲垮路面500米;化肥受浸37吨;山塘乡信用社、农具厂、农技站、供销社仓库、银行受浸深达1米;受伤7人,其中重伤3人;死亡耕牛1头、生猪5头。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11万元。
1993年5月1~5日,全市各地持续普降大雨和暴雨,个别地方还发生冰雹和龙卷风,8县(区)122个乡镇、846个管理区、5222个村庄、95.81万人受灾,死亡7人、失踪1人、受伤21人;倒塌房屋2221间,损坏房屋39235间,倒塌茅舍1046间;农作物受灾58.36万亩、成灾35.28万亩,经济作物受灾24.12万亩、成灾10.93万亩;死亡耕牛122头、生猪227头;鱼塘漫顶18233亩;毁坏水利设施3110宗、桥梁31座、电线杆1470根、公路289处。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89.85万元。
1993年5月21日17时30分至18时,清新桃源镇部分地区遭受暴风雨袭击,共倒塌房屋16间,农作物受损1250多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
1993年5月25日,连县朱岗乡发生暴雨夹龙卷风,5个管理区、52个村、9500人受灾,伤1人,倒塌房屋28间,损失粮食1800公斤,毁坏水稻375亩,冲毁河堤17处2.75公里、水利设施36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
1993年6月11日零时,英德遭暴风雨袭击,有28个乡镇、256个管理区、2637个村、54272户、237722人受灾;农作物受浸22.4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268.14万元;死亡耕牛7头、生猪30头;毁坏水利设施一批;磷肥厂、造船厂、鞋厂近300间乡镇企业受浸而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间接经济损失580万元。
1993年7月20日22时,连山下大暴雨,5个乡镇共10个管理区、50个村庄受灾,造成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58人;倒塌住房12间;农田受损2240亩;冲毁公路6000米、桥梁10座、水利设施15宗。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万元。
1993年7月20日23时至21日5时左右,连山南壮区5个乡镇10个管理区50个村受到30年未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山洪暴发,造成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58人;倒塌房屋12间、毁坏房屋12间,损失60万元;毁坏公路6000米,损失36万元;毁坏农田2240亩,损失29万元;冲毁桥梁10座,损失约10万元;毁坏水利设施15宗,损失18万元;毁坏电力线路1000米,损失约6万元。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约159万元。
1994年4月21日上午,清城、清新、佛冈、阳山遭暴雨、龙卷风夹杂冰雹袭击,共有14个乡镇、35个管理区、107个自然村、4.2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间,损坏房屋1263间,倒塌茅舍27间;农作物受灾1.73万亩;冲坏水利设施1宗、电线杆28根0.31公里、公路3处0.5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4万元。
1994年5月2日2时,连县九陂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8个管理区、48个村庄、9000人受灾;倒塌住房5间,损坏房屋15间;农作物受浸8240亩;冲塌河堤3处共65米。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
1994年6月11日开始,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全市普降暴雨或特大暴雨,部分地区还夹杂龙卷风,酿成百年不遇的洪涝大灾。6月16日20时,连州连江水位达95.22米,超警戒水位4.20米,比有史可查的民国4年(1915年)连州城历史最高水位还高出8厘米。6月17日7时30分,阳山县城连江水位达64.61米,超过警戒水位2.85米,比百年一遇的1982年特大洪水64.32米高出29厘米。6月18日24时,英德北江水位达34.51米,比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1964年的33.15米高出1.35米。6月19日22时,各地江河洪水汇集至北江清城段,出现16.34米历史最高洪峰,超警戒水位4.34米,比历史上两次特大洪水的民国4年14.88米和1982年15.88米分别高出1.46米和0.46米,为有史记载最高。全市8县(市、区)有142个乡(镇)、1272个管理区、13344个村、245.99万人受灾;死亡110人,失踪45人,受伤2694人;倒塌房屋64975间,损坏房屋225234间,倒塌茅舍62277间,造成无家可归194288人;受灾农作物174.83万亩;死亡耕牛1959头、生猪21447头;池塘漫顶91263亩;毁坏船只245艘、水利设施15434宗、桥梁1053座、电线杆8684根、公路3044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90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9.34亿元、群众损失22.18亿元。
1994年7月23~25日,各地连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全市8县(市、区)有116个乡镇、783个管理区、5516个村庄、110.86万人受灾;被洪水围困20多万人,死亡21人,失踪1人,受伤13人;倒塌房屋7704间,损坏房屋17899间,倒塌茅舍2668间;农作物受灾72.81万亩;死亡耕牛42头、生猪311头;鱼塘浸顶12328亩;毁坏船只17艘、水利设施2499公里、公路355处219.50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9115.42万元,其中农业损失30916.44万元。
1994年8月4~6日,英德、清新遭大暴雨和龙卷风袭击,共有11个乡镇、68个管理区、728个村庄、7.85万人受灾,死亡10人、受伤18人、倒塌房屋623间;农作物受灾3.56万亩,成灾2.45万亩;死亡耕牛15头、生猪34头;鱼塘漫顶552亩;冲毁水利设施973宗、桥梁18座、电线杆25根线路13公里、公路35处15.60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348万元,其中农业损失3291万元,群众损失3174万元。
1994年8月15~18日,佛冈、连山、连南、连州遭暴风雨袭击,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共有11个乡镇、42个管理区、111个村庄、2.65万人受灾;死亡1人、受伤2人、无家可归9人;农作物受灾0.81万亩、成灾0.78万亩;死亡耕牛2头、生猪9头;冲毁河堤1.28公里、水利设施5宗、木桥梁7座、电线杆5根。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60.3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549万元。
1995年6月15日起,各地连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连山南部、连州北部、阳山西南部、英德西南部山洪暴发,连江、北江、滃江及潖江水同时暴涨。连江连州17日15时水位达93.32米,超警戒水位1.32米;阳山17日23时水位达62.65米,超警戒水位0.65米。北江英德19日零时水位达29.11米,超警戒水位3.11米;北江清城19日12时水位达13.92米,超警戒水位1.92米。全市8县(市、区)共有87个乡镇、705个管理区、2491个村庄、44.93万人受灾;被洪水围困村庄233个、3.63万人,死亡5人、受伤175人;倒塌房屋1054间,倒塌茅舍2208间,造成无家可归230人;农作物受灾37.63万亩、成灾20.92万亩;鱼塘漫顶5237.6万亩;毁坏大小水利设施3320宗、桥梁120座、电线杆727根、公路225.85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113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3020万元、群众损失13232万元。
1995年10月3~5日,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和北方冷空气侵袭,全市普降大雨至大暴雨,连山、连南、阳山、连州、英德、清城共有63个乡镇、376个管理区、1923个村庄、48.68万人受灾,109个村、2.33万人被洪水围困,失踪1人、受伤39人,倒塌房屋1270间,损坏房屋9209间,倒塌茅舍800间,造成无家可归868人;农作物受灾40.50万亩、成灾25.97万亩;死亡耕牛121头、生猪8667头;鱼塘漫顶7139亩;毁坏水利设施575宗、桥梁42座、电线杆134根线路49.3公里、公路200处25.85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413.5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734万元、群众损失8633万元。
1995年10月14日,受台风和北方冷空气影响,阳山发生自有水文记载以来罕见的深秋期间洪涝灾害,有12个乡镇、63个管理区、472个村庄、9.3万人受灾;被洪水围困18个村庄、3650人,倒塌房屋11间,死亡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0万亩、成灾面积5.20万亩。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
1996年4月18~19日,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急涨。19日20时小北江阳山县城水位64.11米,超警戒水位2.11米。19日北江英德城区水位27.30米,超警戒水位1.30米;21日8时北江清城水位13.25米,超警戒水位1.25米。全市9县(市、区,含飞来峡管理区)共有111个乡镇、783个管理区、5.38个村庄、93.66万人受灾,被洪水围困村庄235个、2.45万人,受伤2人,倒塌房屋885间,损坏房屋5981间,倒塌茅舍1462间,造成无家可归101人;农作物受灾31.48万亩、成灾19.77万亩;死亡耕牛558头、生猪705头;鱼塘漫顶14939亩;毁坏水利设施3021宗、桥梁106座、电线杆422根线路71公里、公路389处169.5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613万元。
1996年5月25日,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全市大部分地区降大雨到暴雨,其中2县18个乡镇、245个管理区、876个村庄、25万人受灾,被洪水围困村庄206个、2.4万人,死亡2人;倒塌房屋300间,损坏房屋1780间,倒塌茅舍76间;农作物受灾7.65万亩、成灾3.90万亩;死亡耕牛49头、生猪103头;鱼塘漫顶945亩;毁坏水利设施1060宗、桥梁80座、电线杆66根线路11.4公里、公路385处137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8万元。
1997年5月8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从零时开始,全市普降大雨,局部特大暴雨,有7县(市、区)51个乡镇(场)、43.93万人受灾,成灾28.22万人,死亡27人,伤病232人;洪水围困村庄147个、5.103万人;死亡大牲畜644头;倒塌房屋2281间,损坏房屋10011间,无家可归1415人;农作物受灾33.75万亩、成灾23.85万亩;粮食作物受灾19.5万亩、成灾10.5万亩、绝收4.65万亩;毁坏耕地3.3万亩。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9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38亿元。有1400多年历史的飞来寺古建筑被泥石流冲毁。
1997年7月2~7日,受高空槽及低层暖湿气流影响,全市普降大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116个乡镇、3622条自然村、102.40万人受灾,死亡10人,11.40万人被洪水围困,10.20万人紧急转移;损坏房屋3.52万间,倒塌房屋0.83万间;农作物受灾64.95万亩;损坏小型水库11座、堤防127公里,堤防决口340处21.50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3亿元。
1998年3月8日22时至次日9时,受静止锋低槽影响,连山、阳山、连州和英德遭受大雨、局部暴雨及冰雹、龙卷风袭击,最大风力9级,冰雹最大直径8厘米,共有29个乡镇、14.82万人受灾,伤1人,被困1000人;死亡大牲畜132头;倒塌房屋308间,损坏房屋3564间,无家可归108人;农作物受灾2.98万亩、成灾1.34万亩;毁坏耕地
0.05万亩。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其中农业损失790万元。
1998年6月18~26日,由于低压槽加深发展,西南气流旺盛,形成强对流天气,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北江水位和山塘水库急剧上涨,加上受西江洪水顶托,6月25日英德英城水位达29.33米,超警戒水位3.33米);6月26日11时北江清城水位达14.72米,超警戒水位2.72米。8县(市、区)80个乡镇、38.16万人受灾,成灾26.96万人,死亡3人,伤病17人;倒塌房屋907间,损坏房屋3278间;被困村庄200个,被困人口2.23万人,转移安置2.23万人;农作物受灾26.85万亩、成灾19.8万亩。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228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3877万元。
市境水灾记载始见于唐代,唐显庆四年(659年),连州、连山“山水暴涨,漂没七百余家”。
清远建市后,1988~1998年发生的水灾主要有:
1988年5月24~25日,英德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26日县城水位达27.68米,超警戒水位1.68米。佛冈潖江河流域25日降雨量243~303毫米,大庙峡水文站水位51.48米,洪流量1730立方米/秒。凤洲水位站水位22.44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洪水位)。英德31个乡镇不同程度遭受灾害,全县经济损失折款1441.38万元。佛冈潖江流域内损坏(毁)水电工程569宗;淹没农田5.98万亩;受灾人口3.29万人,被洪水围困3240人;倒塌房屋2150间,死5人,伤375人,冲走、淹死牲畜5100多头;损坏公路6881处20.6公里、供电低压线路15公里、陂头和水圳550多宗。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10万元。
1992年3月25日,英德日降雨量110.90毫米,28日又出现65.50毫米降水。受韶关市连续普降大雨、暴雨的影响下,27日英城水位达29.33米,超警戒水位3.33米;29日上涨至29.74米,创1982年以来最高水位;且3月出现如此大洪水,为历史罕见。
1992年5月6日晚,连县山塘乡5小时降雨103毫米;13日,山塘乡、清江乡同降大暴雨(山塘乡气象哨记录70分钟内降雨量102毫米),清江乡还局部伴有雷雨大风和冰雹。前后两次降雨均造成洪水泛滥成灾,共倒塌房屋51间、围墙60多米,瓦面损失93万块,受损农户335户1870人;冲毁稻田1170亩,淹没作物1086亩,受浸作物5500亩,击毁作物1674亩;冲崩水圳5条长约1.88公里,公路塌方1.35万平方米,冲垮路面500米;化肥受浸37吨;山塘乡信用社、农具厂、农技站、供销社仓库、银行受浸深达1米;受伤7人,其中重伤3人;死亡耕牛1头、生猪5头。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11万元。
1993年5月1~5日,全市各地持续普降大雨和暴雨,个别地方还发生冰雹和龙卷风,8县(区)122个乡镇、846个管理区、5222个村庄、95.81万人受灾,死亡7人、失踪1人、受伤21人;倒塌房屋2221间,损坏房屋39235间,倒塌茅舍1046间;农作物受灾58.36万亩、成灾35.28万亩,经济作物受灾24.12万亩、成灾10.93万亩;死亡耕牛122头、生猪227头;鱼塘漫顶18233亩;毁坏水利设施3110宗、桥梁31座、电线杆1470根、公路289处。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89.85万元。
1993年5月21日17时30分至18时,清新桃源镇部分地区遭受暴风雨袭击,共倒塌房屋16间,农作物受损1250多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
1993年5月25日,连县朱岗乡发生暴雨夹龙卷风,5个管理区、52个村、9500人受灾,伤1人,倒塌房屋28间,损失粮食1800公斤,毁坏水稻375亩,冲毁河堤17处2.75公里、水利设施36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
1993年6月11日零时,英德遭暴风雨袭击,有28个乡镇、256个管理区、2637个村、54272户、237722人受灾;农作物受浸22.4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268.14万元;死亡耕牛7头、生猪30头;毁坏水利设施一批;磷肥厂、造船厂、鞋厂近300间乡镇企业受浸而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间接经济损失580万元。
1993年7月20日22时,连山下大暴雨,5个乡镇共10个管理区、50个村庄受灾,造成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58人;倒塌住房12间;农田受损2240亩;冲毁公路6000米、桥梁10座、水利设施15宗。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万元。
1993年7月20日23时至21日5时左右,连山南壮区5个乡镇10个管理区50个村受到30年未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山洪暴发,造成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58人;倒塌房屋12间、毁坏房屋12间,损失60万元;毁坏公路6000米,损失36万元;毁坏农田2240亩,损失29万元;冲毁桥梁10座,损失约10万元;毁坏水利设施15宗,损失18万元;毁坏电力线路1000米,损失约6万元。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约159万元。
1994年4月21日上午,清城、清新、佛冈、阳山遭暴雨、龙卷风夹杂冰雹袭击,共有14个乡镇、35个管理区、107个自然村、4.2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间,损坏房屋1263间,倒塌茅舍27间;农作物受灾1.73万亩;冲坏水利设施1宗、电线杆28根0.31公里、公路3处0.5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4万元。
1994年5月2日2时,连县九陂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8个管理区、48个村庄、9000人受灾;倒塌住房5间,损坏房屋15间;农作物受浸8240亩;冲塌河堤3处共65米。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
1994年6月11日开始,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全市普降暴雨或特大暴雨,部分地区还夹杂龙卷风,酿成百年不遇的洪涝大灾。6月16日20时,连州连江水位达95.22米,超警戒水位4.20米,比有史可查的民国4年(1915年)连州城历史最高水位还高出8厘米。6月17日7时30分,阳山县城连江水位达64.61米,超过警戒水位2.85米,比百年一遇的1982年特大洪水64.32米高出29厘米。6月18日24时,英德北江水位达34.51米,比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1964年的33.15米高出1.35米。6月19日22时,各地江河洪水汇集至北江清城段,出现16.34米历史最高洪峰,超警戒水位4.34米,比历史上两次特大洪水的民国4年14.88米和1982年15.88米分别高出1.46米和0.46米,为有史记载最高。全市8县(市、区)有142个乡(镇)、1272个管理区、13344个村、245.99万人受灾;死亡110人,失踪45人,受伤2694人;倒塌房屋64975间,损坏房屋225234间,倒塌茅舍62277间,造成无家可归194288人;受灾农作物174.83万亩;死亡耕牛1959头、生猪21447头;池塘漫顶91263亩;毁坏船只245艘、水利设施15434宗、桥梁1053座、电线杆8684根、公路3044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90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9.34亿元、群众损失22.18亿元。
1994年7月23~25日,各地连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全市8县(市、区)有116个乡镇、783个管理区、5516个村庄、110.86万人受灾;被洪水围困20多万人,死亡21人,失踪1人,受伤13人;倒塌房屋7704间,损坏房屋17899间,倒塌茅舍2668间;农作物受灾72.81万亩;死亡耕牛42头、生猪311头;鱼塘浸顶12328亩;毁坏船只17艘、水利设施2499公里、公路355处219.50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9115.42万元,其中农业损失30916.44万元。
1994年8月4~6日,英德、清新遭大暴雨和龙卷风袭击,共有11个乡镇、68个管理区、728个村庄、7.85万人受灾,死亡10人、受伤18人、倒塌房屋623间;农作物受灾3.56万亩,成灾2.45万亩;死亡耕牛15头、生猪34头;鱼塘漫顶552亩;冲毁水利设施973宗、桥梁18座、电线杆25根线路13公里、公路35处15.60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348万元,其中农业损失3291万元,群众损失3174万元。
1994年8月15~18日,佛冈、连山、连南、连州遭暴风雨袭击,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共有11个乡镇、42个管理区、111个村庄、2.65万人受灾;死亡1人、受伤2人、无家可归9人;农作物受灾0.81万亩、成灾0.78万亩;死亡耕牛2头、生猪9头;冲毁河堤1.28公里、水利设施5宗、木桥梁7座、电线杆5根。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60.3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549万元。
1995年6月15日起,各地连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连山南部、连州北部、阳山西南部、英德西南部山洪暴发,连江、北江、滃江及潖江水同时暴涨。连江连州17日15时水位达93.32米,超警戒水位1.32米;阳山17日23时水位达62.65米,超警戒水位0.65米。北江英德19日零时水位达29.11米,超警戒水位3.11米;北江清城19日12时水位达13.92米,超警戒水位1.92米。全市8县(市、区)共有87个乡镇、705个管理区、2491个村庄、44.93万人受灾;被洪水围困村庄233个、3.63万人,死亡5人、受伤175人;倒塌房屋1054间,倒塌茅舍2208间,造成无家可归230人;农作物受灾37.63万亩、成灾20.92万亩;鱼塘漫顶5237.6万亩;毁坏大小水利设施3320宗、桥梁120座、电线杆727根、公路225.85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113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3020万元、群众损失13232万元。
1995年10月3~5日,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和北方冷空气侵袭,全市普降大雨至大暴雨,连山、连南、阳山、连州、英德、清城共有63个乡镇、376个管理区、1923个村庄、48.68万人受灾,109个村、2.33万人被洪水围困,失踪1人、受伤39人,倒塌房屋1270间,损坏房屋9209间,倒塌茅舍800间,造成无家可归868人;农作物受灾40.50万亩、成灾25.97万亩;死亡耕牛121头、生猪8667头;鱼塘漫顶7139亩;毁坏水利设施575宗、桥梁42座、电线杆134根线路49.3公里、公路200处25.85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413.5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734万元、群众损失8633万元。
1995年10月14日,受台风和北方冷空气影响,阳山发生自有水文记载以来罕见的深秋期间洪涝灾害,有12个乡镇、63个管理区、472个村庄、9.3万人受灾;被洪水围困18个村庄、3650人,倒塌房屋11间,死亡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0万亩、成灾面积5.20万亩。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
1996年4月18~19日,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急涨。19日20时小北江阳山县城水位64.11米,超警戒水位2.11米。19日北江英德城区水位27.30米,超警戒水位1.30米;21日8时北江清城水位13.25米,超警戒水位1.25米。全市9县(市、区,含飞来峡管理区)共有111个乡镇、783个管理区、5.38个村庄、93.66万人受灾,被洪水围困村庄235个、2.45万人,受伤2人,倒塌房屋885间,损坏房屋5981间,倒塌茅舍1462间,造成无家可归101人;农作物受灾31.48万亩、成灾19.77万亩;死亡耕牛558头、生猪705头;鱼塘漫顶14939亩;毁坏水利设施3021宗、桥梁106座、电线杆422根线路71公里、公路389处169.5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613万元。
1996年5月25日,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全市大部分地区降大雨到暴雨,其中2县18个乡镇、245个管理区、876个村庄、25万人受灾,被洪水围困村庄206个、2.4万人,死亡2人;倒塌房屋300间,损坏房屋1780间,倒塌茅舍76间;农作物受灾7.65万亩、成灾3.90万亩;死亡耕牛49头、生猪103头;鱼塘漫顶945亩;毁坏水利设施1060宗、桥梁80座、电线杆66根线路11.4公里、公路385处137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8万元。
1997年5月8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从零时开始,全市普降大雨,局部特大暴雨,有7县(市、区)51个乡镇(场)、43.93万人受灾,成灾28.22万人,死亡27人,伤病232人;洪水围困村庄147个、5.103万人;死亡大牲畜644头;倒塌房屋2281间,损坏房屋10011间,无家可归1415人;农作物受灾33.75万亩、成灾23.85万亩;粮食作物受灾19.5万亩、成灾10.5万亩、绝收4.65万亩;毁坏耕地3.3万亩。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9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38亿元。有1400多年历史的飞来寺古建筑被泥石流冲毁。
1997年7月2~7日,受高空槽及低层暖湿气流影响,全市普降大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116个乡镇、3622条自然村、102.40万人受灾,死亡10人,11.40万人被洪水围困,10.20万人紧急转移;损坏房屋3.52万间,倒塌房屋0.83万间;农作物受灾64.95万亩;损坏小型水库11座、堤防127公里,堤防决口340处21.50公里。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3亿元。
1998年3月8日22时至次日9时,受静止锋低槽影响,连山、阳山、连州和英德遭受大雨、局部暴雨及冰雹、龙卷风袭击,最大风力9级,冰雹最大直径8厘米,共有29个乡镇、14.82万人受灾,伤1人,被困1000人;死亡大牲畜132头;倒塌房屋308间,损坏房屋3564间,无家可归108人;农作物受灾2.98万亩、成灾1.34万亩;毁坏耕地
0.05万亩。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其中农业损失790万元。
1998年6月18~26日,由于低压槽加深发展,西南气流旺盛,形成强对流天气,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北江水位和山塘水库急剧上涨,加上受西江洪水顶托,6月25日英德英城水位达29.33米,超警戒水位3.33米);6月26日11时北江清城水位达14.72米,超警戒水位2.72米。8县(市、区)80个乡镇、38.16万人受灾,成灾26.96万人,死亡3人,伤病17人;倒塌房屋907间,损坏房屋3278间;被困村庄200个,被困人口2.23万人,转移安置2.23万人;农作物受灾26.85万亩、成灾19.8万亩。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228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3877万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注公众号,随时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