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迳头镇(含原烟岭镇)
迳头镇(含原烟岭镇)位于佛冈县东北部,东与新丰县遥田镇接壤,南与水头镇相连,西通高岗镇,北邻英德白沙镇,距县城26公里。2016年,全镇总面积185.04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一)原烟岭镇(今迳头镇烟岭片)
烟岭镇是佛冈县老区镇之一。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的1938年冬烟岭建立二区第一个中共支部一中共英佛支部;1939年5月建立中共佛冈二区特别支部,同年秋建立中共佛冈二区区委;1940年二区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起抗日自卫大队,大队长和主力中队长分别由共产党员李泽民、李先士担任。抗日自卫大队曾在牛栏头、大风坳等地抗击过日军的入侵。
1945 年春,邬强率领东纵北江支队北上英佛边(即二区地区)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李先士、李奀两同志带领抗日自卫大队的大部战士参加东纵邬强北江支队,编为北江支队独立大队,李先士任副大队长。北江支队经常到烟岭地区扎营活动,并在该镇课田、井岗等地创建根据地,帮助当地建立起佛冈二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一白石乡抗日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这个时期,中共佛冈县工委领导机关亦设在该镇的五洞坑边沿的李屋角村(属英德县辖)。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东纵北撤,组织建立烟岭地区游击中队,由李奀担任中队长。不久,该中队编入佛冈人民救命大队,后来编入北江支队一团。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佛冈人民义勇大队、英翁佛人民义勇大队(均隶属广东人民解放军北江支队)和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的二团、三团、四团等部队,经常到烟岭镇的广大农村扎营活动,建立起10多个革命老区和游击根据地。烟岭镇的人民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对党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一直给予支持,贡献是巨大的。为了表彰烟岭人民的革命精神,1994年7月1日,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烟岭镇为老区镇。
(二)原迳头镇(今迳头镇迳头片)
迳头镇是个山区镇,佛冈解放前交通不便,山林茂密,经济落后。这里的人民虽然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但勤劳勇敢,富有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势力斗的革命精神。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迳头甲名村在广州读书的青年学生朱某某等便回到迳头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并发动农民在甲名、湖洋等村组织农民协会。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组织在这里发动进步青年建立青年抗日先锋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培养建党对象和发展党的组织,1940年在当地建立中共佛冈二区委员会。1943年冬,中共二区区委书记朱继良到青竹地区发动青年农民,秘密组织地下武装一佛冈人民抗日义勇队,为后来开展解放武装斗争打下基础。
1945年初,建立中共迳头乡支部,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和解放武装斗争。1945年春,东纵邬强部队北上英佛边开辟革命根据地,朱继良带领青竹部分抗日武装参加邬强部队。抗日战争胜利后东纵北撤,朱继良又带队伍回到迳头和二区各地活动,开展解放游击武装斗争。这支队伍从小到大,到解放战争后期编为北一支独立一大队。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队伍紧密配合北江支队和北一支属下的二团、四团等部队,坚持在迳头、高岗、烟岭一带活动。1949年上半年,北一支司令部机关常设在青竹、中洞等地,在迳头地区大部分村庄建立起革命游击根据地。
1948年3月,中共佛冈县委在青竹、中洞等地村庄发动群众建立起全县第一个乡级的红色政权上青潭乡人民政府。乡政府遵照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减租减息、分田分地运动。迳头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94年7月1日,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迳头镇为革命老区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