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枫同志在1941年春至1946年6月间,先后两进两出潖江,为港江地下党和潖江人民做了不少的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将他在潖江期间的活动情况回忆如下:


  一、“潖陈”一一是一个亲切的称呼

  陈枫同志是1941年春来到潖江的(即现在的汤塘、龙山、四九等地区)。他是潖从工委的特派员,当时的公开身份是四九官山文昌小学教师。由于他在潖江担任党的领导时间较长,后又与官山一女同志结婚落户于当地,因而成了名副其实的潖江人。凡是熟悉他的同志都亲切地称他为“潖江陈”或“潖陈”。

  1942年发生粤北省委事件,地下党停止组织活动,陈枫同志曾离开潖江一段时间。1944年夏开始,党恢复组织活动,陈枫同志又重返潖江。这时,他是北江路东特委委员兼潖从工委书记。陈枫同志初来潖江时,我不在潖江。1944年夏,我大学毕业后从曲江回到家乡一潖江汤塘。陈枫知道我原是地方干部,在地方上有较大的影响,于是便通知和我有过组织关系的刘有常同志介绍我接上组织关系。从此,我在陈枫同志的领导下进行工作。陈枫回来时正式恢复潖江地方党的组织活动,建立潖江县工委,陈枫同志任书记。当时,他在传达上级党委指示时说:“潖江党恢复组织活动的中心任务,主要是迎接东纵北上部队挺进粤北地区,建立武装斗争根据地。”东纵曾于1944年秋由邬强同志率领的抗日先遣队北上,因当时未与潖江地方党取得联系,先遣队挺进至潖江鳌头(现属从化)时,遭到地方反动武装头子谭砥纯的截击而撤回东江。东纵准备组织第二次北上,挺进粤北就必须通过潖江地区,而潖江反动头子黄康平、中统特务朱琼书掌握了潖江抗日自卫队指挥所,武装也较多。因此,潖江工委必须发展党的组织力量,并千方百计把地方自卫队的武装掌握在自己手里。

  1944年冬,日寇打通粤汉铁路,国民党军队败退撤走。潖江成了真空地带。陈枫即利用这一机会争取地方民主人士黄开山先生出面建立由共产党掌握的联升(四九)、兴礼(汤塘)、联卫(良安)三乡抗日自卫委员会。黄开山早年留学日本,具有较进步的思想,一向支持我党的各种活动。根据这一情况,工委决定由黄信明同志代表党组织直接与黄开山取得联系,并当面提出由黄开山出任三乡自卫委员会主任。黄开山听了十分高兴,并表示愿意接受。接着,三乡自卫委员会提出了“自卫卫国,自救救人”的响亮口号。由于当时他的威望和积极行动,大大地影响了三乡地区各阶层人士,特别是一些上层人物,因此工作进展很是顺利。三乡自卫委员会由黄渠成同志任三乡自卫大队长、黄积年同志任常务中队长、黄信明负责《三日新闻》的编辑工作,宣传抗日救国和我党的方针、政策。三乡自卫委员会的成立和各种组织队伍的建设,为进一步开展地下党工作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

  1945年春,随着形势的发展,潖江工委改为县委,陈枫同志仍兼任书记,黄渠成、我、黄信明、戴敏为委员。当时,党组织发展比较顺利。上四九的田心村、菱塘村和汤塘的围镇等地区相应建立了支部。原龙山和潖二的龙潭、高平(现属从化)迅速发展党组织,逐步建立了我党的活动据点。当时全潖江党员人数有70多人。这些党员已有不少打入了地方自卫队的组织,且掌握了一部分的武装力量。

  二、做好工作,迎接东纵北上部队

  1945年春,东纵由省委的梁广同志率领蔡国梁、邓楚白的西北支队,邬强、李东明的北江支队挺进粤北建立武装斗争根据地。为迎接北上部队安全通过潖江挺进粤北,陈枫同志在发展党的组织和建立三乡自卫委员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当我正在青干班学习时,又调我到北江支队随队北上,并向梁广、邓楚白、李东明等同志汇报了潖江地区党的组织情况。当北上部队从罗浮山出发至增城时,我与戴敏同志先行离队返回潖江,并向陈枫同志汇报北上部队的挺进情况,陈枫听了北上的消息后,立即指派主要干部杨山(杨东桥)和党员刘业华同志开始前往行军路线进行侦察。他俩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经过3天艰苦的侦察,基本上摸清了国民党军队情况和地方武装驻扎以及桥梁设置、道路险情等,并将此情况及时向北上部队禀报,为排除前进中的障碍做了很多工作。

  4月3日,陈枫同志接到东纵部队的通知:北上部队到达了从潖交界的丫髻山区。当晚,黄渠成、黄信明等同志即携带慰问品亲自前往部队驻地慰问,并向部队领导全面汇报了潖江地方党组织迎接北上部队所做的准备工作。4日早上,北上部队到达了四九圩,当时到处可见墙上张贴的欢迎标语,沿途各地设有茶水供应站,广大群众自觉站到路两旁列队欢迎,部队战士深受感动和鼓舞。当天晚上,部队住在中心小学,并与群众开了一个联欢会。次日,部队又从四九圩前往汤塘荣埔村,就地休息,下半夜部队开拔,由地方派出刘业华同志做向导,从汤塘圩、高滩、梅子迳、岑坑到佛冈,直至英东地区。后来,据情报证实,当时在龙山的反动头子黄康平、朱琼书很晚才知道我方部队到达四九的消息,但我方部队的人数、装备等情况他们是不清楚的,故不敢妄动。所以,部队一枪不发便安全通过了潖江地区,获得了党的上级和曾生司令员的赞扬。所有这些都是陈枫同志联系群众做好工作的结果。

  三、创建潖江人民武装队伍

  1945年,中共江北(东江以北)地委成立。潖江、从化地区划归江北地委领导。陈枫任江北地委常委,兼从潖分委书记。同年7月1日,陈枫同志在菱塘村黄信明家召开县委会议,并调来李云同志接任潖江县委书记职务。会上,学习了毛主席《论联合政府》和党的七大文件,研究分析了潖江当前的形势,认为东纵北上部队过境后,潖江党组织已引起地方反动派的注意。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应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会后,陈枫同志便偕同政治交通员杨山到东纵司令部汇报工作,参加江北地委会议。

  陈枫到东纵后,潖江方面发生了四九中心学校“七五”事件。当时,潖江反动区长植镜棠和反动武装头子谭砥纯带领军警团200多人从龙山出发,到四九中心学校围捕我方地下党员。黄信明夫妇机智逃出,反动派捕捉了戴敏和进步教师郭若芝等人。事件发生之后,县委决定:为了保卫党的组织,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先在四九地区的菱塘村、田心村,汤塘地区的围镇村动员党员和青年农民参加组织,并把我们原来掌握到的祖宗公尝和私人存有的枪支集中起来,由黄渠成、黄信明同志负责组织队伍,举旗起义。在此期间,陈枫同志随同北上部队,到达粤赣湘边同王震将军会师,后回到从化、潖江地区开展武装斗争。他带领珠江纵队派出的一个武装中队(中队长由冯开平担任)到潖江与起义部队会师,并组织潖江人民游击大队(又称人民义勇大队)。此组织在四九显沥村祠堂宣布成立,大队长黄渠成,副大队长冯开平,我任政委,政治室主任黄信明。大队下设2个中队和1个政工队,总人数100人左右,有2挺机枪。大队成立初期,陈枫同志和县委书记随队行动,亲自领导这支新生的革命武装队伍。部队活动于潖江的山区,袭击从化圩镇的税务所,打击汤塘恶霸冯八,镇压反动头子黄康平及其胞兄恶霸黄振兴等。这时日本军虽已投降,但国民党又回来配合地方反动力量进剿我方游击队,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故当时难以开展武装斗争。

  1946年1月,成立从潖边委,属江北地委指挥部领导,陈枫任书记。为了加强军事领导,调来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队长欧初同志负责军事,李云负责地方党组织工作。从此,从化、潖江两个游击大队便由欧初同志直接指挥。当时,陈枫同志将我调任从化县委副书记,原潖江大队即交由东纵来的方觉魂和冯开平同志负责。就这样,陈枫领导潖江、从化两地的武装斗争,一直坚持到东纵北撤。当时大部分战士已复员和转移疏散,只留下10余人的短枪队继续进行活动。1946年6月间,陈枫接到上级通知:离开潖江前往香港接受新的任务。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形势变化,潖江的党组织和武装斗争曾两度转向低潮,但陈枫同志在潖江播下的革命火种,在解放战争期间又很快燃烧起来了。总之,陈枫同志为潖江地下党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将永远铭记。

  (本文作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潖江支队队长、中共汤塘支部书记、中共潖江县委委员、潖江民众抗日义勇大队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