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姓氏选介:万姓
2024-04-13
万姓
万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源于姬姓,有两支:一支是晋国毕万的后代,一支是芮伯万的后代,都是采用人名作为姓氏的。
史载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封同姓人高于毕,建立毕国,史称毕公高。后来,毕国绝封,至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到晋国做官,事晋献公。公元前661年,晋国攻灭霍、耿、魏三国,毕万在战斗中立有大功,因此,晋献公把魏国旧地(在今山西芮城北)赐给他,作为他的封邑,命为大夫。晋献公死后,毕万家族势力强大,后建立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毕万的子孙,有的以封邑为氏,称为魏氏;有的以毕万的名字为氏,称为万氏。
古代有一个芮国,一作内国,是周文王姬昌时建立的诸侯国,为姬姓,故址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芮国为伯爵,国君称芮伯,在周成王时任司徙,子孙世袭周朝卿士。春秋时,芮国有一任国君名万,称芮伯万,据说因宠姬太多,被她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芮城),他的后代有的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万姓。芮国于公元前640年为秦国所灭,大多数贵族子孙以国为氏,称为芮氏。
万姓得姓以后,在发展中形成“扶风”、“河南”、“槐里”等郡望。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万姓是名列第86位的人口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4%,分布以江西、江苏、湖北为多,约占全国汉族万姓人口的43%。
清远万姓有504人,在市内姓氏人口排序中居第162位,分布以英德居多,占全市万姓人口的72%以上。英德万氏主要集中在英城,开基祖来自东莞太平,其东莞始祖是从江西过去的。据说来英德的万氏始祖是位经商者,他原在东莞已有家室,到英邑后因生意兴隆,再娶了一房妻子,并在老城北门街横巷修建一条以自己姓氏命名的万家巷,后因慑于东莞太平发妻的势力,不得不抛弃英邑家室归养,其留在英邑的妻儿子女自强自立,继续发扬光大他所开创的家业。至今已传17代,裔孙发展到392人。根据传承代数推算,英德万氏迁入时间大概在明朝末年。
万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源于姬姓,有两支:一支是晋国毕万的后代,一支是芮伯万的后代,都是采用人名作为姓氏的。
史载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封同姓人高于毕,建立毕国,史称毕公高。后来,毕国绝封,至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到晋国做官,事晋献公。公元前661年,晋国攻灭霍、耿、魏三国,毕万在战斗中立有大功,因此,晋献公把魏国旧地(在今山西芮城北)赐给他,作为他的封邑,命为大夫。晋献公死后,毕万家族势力强大,后建立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毕万的子孙,有的以封邑为氏,称为魏氏;有的以毕万的名字为氏,称为万氏。
古代有一个芮国,一作内国,是周文王姬昌时建立的诸侯国,为姬姓,故址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芮国为伯爵,国君称芮伯,在周成王时任司徙,子孙世袭周朝卿士。春秋时,芮国有一任国君名万,称芮伯万,据说因宠姬太多,被她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芮城),他的后代有的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万姓。芮国于公元前640年为秦国所灭,大多数贵族子孙以国为氏,称为芮氏。
万姓得姓以后,在发展中形成“扶风”、“河南”、“槐里”等郡望。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万姓是名列第86位的人口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4%,分布以江西、江苏、湖北为多,约占全国汉族万姓人口的43%。
清远万姓有504人,在市内姓氏人口排序中居第162位,分布以英德居多,占全市万姓人口的72%以上。英德万氏主要集中在英城,开基祖来自东莞太平,其东莞始祖是从江西过去的。据说来英德的万氏始祖是位经商者,他原在东莞已有家室,到英邑后因生意兴隆,再娶了一房妻子,并在老城北门街横巷修建一条以自己姓氏命名的万家巷,后因慑于东莞太平发妻的势力,不得不抛弃英邑家室归养,其留在英邑的妻儿子女自强自立,继续发扬光大他所开创的家业。至今已传17代,裔孙发展到392人。根据传承代数推算,英德万氏迁入时间大概在明朝末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