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姓氏选介:茹姓
2024-04-13
茹姓
茹姓有多个来源,其中一些人出自如姓,相传是春秋时期郑国公子班的后代,因他的字是子如而为姓,再后来又有人改如姓为茹姓。另外,我国古代北方有一个被称为柔然的民族,其民族名称有时也被称为茹茹,其中一些迁居内地的人也有人以民族名称为姓,从而成为茹姓人。还有,北魏时,原有出自鲜卑族的三字姓普陋茹,后改为单姓茹,从而成为茹姓的又一个来源。
茹姓在发展中形成“河内”、“河南”等郡望。发展至今,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调查统计,茹姓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居第435位。
清远茹姓有770人,在市内姓氏人口排序中居第152位,分布以英德居多,占全市茹姓人口的86%。英德茹氏来自今南海市官窑镇,入迁于明代,始居英西大湾碌石磅村,明末再分枝九龙枫木村,后散布九龙乌石、大陂等地。今英德境共有670茹姓人,主要分布于大湾、九龙两地。其中大湾有400多人,九龙有200余人,另有少数居浛洸等地。
茹姓有多个来源,其中一些人出自如姓,相传是春秋时期郑国公子班的后代,因他的字是子如而为姓,再后来又有人改如姓为茹姓。另外,我国古代北方有一个被称为柔然的民族,其民族名称有时也被称为茹茹,其中一些迁居内地的人也有人以民族名称为姓,从而成为茹姓人。还有,北魏时,原有出自鲜卑族的三字姓普陋茹,后改为单姓茹,从而成为茹姓的又一个来源。
茹姓在发展中形成“河内”、“河南”等郡望。发展至今,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调查统计,茹姓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居第435位。
清远茹姓有770人,在市内姓氏人口排序中居第152位,分布以英德居多,占全市茹姓人口的86%。英德茹氏来自今南海市官窑镇,入迁于明代,始居英西大湾碌石磅村,明末再分枝九龙枫木村,后散布九龙乌石、大陂等地。今英德境共有670茹姓人,主要分布于大湾、九龙两地。其中大湾有400多人,九龙有200余人,另有少数居浛洸等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