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姓

  貌姓是一个少见的姓氏,《百家姓》里不见有名录。其分布也不广泛,据说在全国只有山西太原,吉林桦甸,陕西勉县,江苏的六合、无锡,湖南的湘阴和广东的阳山、三水、新丰等地有这个姓氏出现。故其来历鲜有人知晓。清远有貌姓近2000人,其中1800多人居于阳山,占到全市貌姓人口的94%以上。

  关于貌姓的来历,阳山貌信双先生颇有研究。现根据他的调研结果,将貌姓的来历及演变梳理于后。

  古代,“完”与“貌”二字同音同义,貌姓是兒姓演变而来的。今河南周口仍有兒姓。阳山的貌姓原为“完”姓,直到明末才改为现在的貌姓。那是在明崇祯四年(1631),阳山兒完在京参加朝考,崇祯皇帝特在兒完姓旁御添“豸”部,并令礼部行文晓谕广东布政司,省又晓谕到县,其时阳山县令彭寿安秉旨将户册上的兒姓加“豸”部。自此以后,代代沿用。

  阳山貌姓的开基祖叫完阿孙,原籍江苏无锡。明洪武末,兒阿孙被授任为广东连州朱岗巡检,秩满后,择居阳山犁头村,是为阳山貌氏开基始祖。至今已传25代,后裔主要聚居于今岭背犁头村,另有少数族人移居县内和县外的一些乡镇,合族1900多丁口。

  在600余年的繁衍发展史上,阳山貌氏也出过若干光耀族史的人物,如8世祖兒一色、9世祖兒完均为拔贡,分别任明代高明教谕和电白教谕;18世祖貌伟奇是增贡生,官县主簿;19世祖貌景仁为清末千总、备用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