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00 位的姓氏:孙姓
2024-04-13
孙姓
孙姓主要有3大来源:一支出自姬姓,周代卫康叔的8世孙卫武公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后代以惠孙中的“孙”字为姓,称为孙氏;另一支出自芈姓,楚国令尹孙叔敖是著名的贤臣,在邲之战中辅助楚庄王指挥楚军,大胜晋兵,还教化民众,开发水利,功绩卓著,深得楚人拥护,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命氏,称作孙氏;还有一支出自田氏,陈历公的儿子陈完避难逃到齐国,改称田氏,其5世孙田书任齐国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他的后代遂以“孙”为姓。
上述3支孙姓人,就影响而论,以第3支为最大。这支孙姓人在孙书受姓以后,仅传两代,便出了享誉中外的大军事家孙武。传至孙膑,也是一位大军事家。孙武的22代孙就是三国的风云人物孙权。所以后来的孙姓人都以出自孙武之后为荣。
孙姓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太原”、“乐安”、“东莞”、“吴郡”四大郡望,以及高阳、清河、洛阳等重要支派。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孙姓是名列第12位的人口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4%,分布上以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河北、吉林居多,这6省孙姓约占全国汉族孙姓人口的58%。清远孙氏有3538人,在全市姓氏人口排序中居第100位,分布以阳山较为集中,占到全市孙氏人口的1/3,其他县域从100到几百人不等。
阳山孙氏主要分布在青莲、阳城和大崀等地。据传,清代,有支孙氏从湖南迁居到韶州乳源县,其后,有族兄弟6人移居阳山青莲倒流水。4人留居青莲,2人再迁往阳山大崀,现已传到第11代。青莲镇内约有700余人,主要衍居青莲镇的中心村,南塘村和柳塘村;大崀的孙氏主要集居于该镇的茶坑村,现有几十人;其余的族人都住在阳城镇。
清城有400多孙姓人,其中龙塘分布较多,有160余人。开基祖孙捷胜,清末从揭阳横山头村迁来,开基于井岭,其定居地现称孙屋。
其他各地孙氏,因居住很零散,其源流未及查考。
孙姓主要有3大来源:一支出自姬姓,周代卫康叔的8世孙卫武公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后代以惠孙中的“孙”字为姓,称为孙氏;另一支出自芈姓,楚国令尹孙叔敖是著名的贤臣,在邲之战中辅助楚庄王指挥楚军,大胜晋兵,还教化民众,开发水利,功绩卓著,深得楚人拥护,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命氏,称作孙氏;还有一支出自田氏,陈历公的儿子陈完避难逃到齐国,改称田氏,其5世孙田书任齐国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他的后代遂以“孙”为姓。
上述3支孙姓人,就影响而论,以第3支为最大。这支孙姓人在孙书受姓以后,仅传两代,便出了享誉中外的大军事家孙武。传至孙膑,也是一位大军事家。孙武的22代孙就是三国的风云人物孙权。所以后来的孙姓人都以出自孙武之后为荣。
孙姓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太原”、“乐安”、“东莞”、“吴郡”四大郡望,以及高阳、清河、洛阳等重要支派。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孙姓是名列第12位的人口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4%,分布上以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河北、吉林居多,这6省孙姓约占全国汉族孙姓人口的58%。清远孙氏有3538人,在全市姓氏人口排序中居第100位,分布以阳山较为集中,占到全市孙氏人口的1/3,其他县域从100到几百人不等。
阳山孙氏主要分布在青莲、阳城和大崀等地。据传,清代,有支孙氏从湖南迁居到韶州乳源县,其后,有族兄弟6人移居阳山青莲倒流水。4人留居青莲,2人再迁往阳山大崀,现已传到第11代。青莲镇内约有700余人,主要衍居青莲镇的中心村,南塘村和柳塘村;大崀的孙氏主要集居于该镇的茶坑村,现有几十人;其余的族人都住在阳城镇。
清城有400多孙姓人,其中龙塘分布较多,有160余人。开基祖孙捷胜,清末从揭阳横山头村迁来,开基于井岭,其定居地现称孙屋。
其他各地孙氏,因居住很零散,其源流未及查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