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姓

  向姓主要有三支来源,其中一支出自炎帝神农氏。相传,炎帝有裔孙名向,被封为诸侯,其子孙以其名为氏,称为向姓。另外一支出自帝尧,由帝尧裔孙所建向国而来。相传这一国家建于周代,春秋时被莒国吞并。还有一支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后裔。成汤及其子孙建商并使商朝立国数百年,被西周灭亡后,成汤的裔孙微子被封于宋,建立宋国。数传至宋桓公,有子名肸,字向父,被封于向(今安徽亳州一带),任宋国卿士。向父的后代,后来也姓向。

  向姓得姓后,在发展中先后形成“河南”,“河内”、“山阳”、“河东”等郡望。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向姓名列第129位,分布以湖南为多,次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市。在清远,向姓排居第74位,8466人,主要集中在清城区。

  清城向氏,先世原居南雄珠玑巷。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进,宋廷垂危,时局动荡。居南雄的向氏举族南迁避难。其族人悦来公后辗转来到清远落籍,择居今清城横荷百嘉村(小地名叫莲塘)。发展至今,已传30余代,裔孙散居清城、清新各地,人口较多的聚居点有横荷(4500人),洲心(1500人)、老城区(900人)。

  清城向氏,清末出了个举人向秉猷,会试中乙榜,选授国史馆誉录,后出任知县。此人善诗文,著有《唾余诗草》。

  1958年12月,广州何济公制药厂为抢救国家财产和保护群众生命安全而用身体挡住熊熊燃烧之酒精的闻名全国的向秀丽烈士,也出自清城横荷向氏族支。向秀丽在广州的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出生长大,她把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置于自己生命之上,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牺牲时年仅26岁。她是位在烈火中永生的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林伯渠、董必武、陈毅、郭沫若、陶铸等均满含深情为其题词题诗。雷锋在日记中提到自己深受向秀丽的影响。张海迪也曾说过,向秀丽是她童年时心中的英雄和榜样。向秀丽的事迹直到现在仍深受人们的歌颂。“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学习楷模中有其名字。今市区辟建有纪念和弘扬其献身精神的向秀丽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