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概述:光怪陆离说稀姓
稀姓,主要指稀有少见之姓,同时含有稀奇古僻之意。这些姓氏通常只在某几个地方使用,别地很难见到,姓氏人口稀少,有些还使用奇僻的字眼取姓。可以说,稀姓是小姓中的小姓。这些姓氏也受到历史上姓氏学者的注意。因古代,希与稀通用,故明人杨慎搜集编者了《希姓录》,清人单隆周续编了《希姓补》,还有明人夏树芳编者了《奇姓通》。他们的著述为后人提供了较丰富的古代中国稀僻姓氏的历史资料。
我市849个姓氏中,稀姓占有很大的比例,虽然它们的人口很少,但清远姓氏文化却因拥有它们而愈加多姿多彩,充满无穷情趣。兹例谈若干,以资品味。
先说“大”这个字,它的多种用途人们耳熟能详,但以之为姓者,恐怕鲜有人知晓。此姓在全国人数很少,但历史却很古老。据传大姓出自远古的东莱族,为大庭氏之后。黄帝时期有大挠、大容、大填、大山稽。周文王时有大巅。明代,湖南永州人大有,官至知县。我市连山、连南有此姓,是否来自永州,尚待查考。
俗话说:大莫过于天。世上还真有以天为姓的人哩!我市英德、佛冈有此姓,总共才3人。天姓的历史亦很古老,据传黄帝时有个大臣叫天老,其后裔遂以天为姓。汉有天高,官长社县令。唐有天文,官亲军指挥使。英德、佛冈的天姓人来自何地,未知其详。
有天必有地。地也是中国的一个姓氏,不过清远无此姓,但清远有土姓、泥姓。其中泥姓是稀姓,起源于河南,据传为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单泥之后。汉有泥和,官健为功曹。我市英德有两名泥姓人,未察其来历。
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水作为中国的姓氏,因极为少见而列为稀姓。此姓起源于浙江吴兴。明有水更氏,洪武年间官福建邵武知县;水桓,明景泰年间进士。我市英德、清新有此姓,未察其来历。
积水成塘,水流成河。塘、河这两个稀姓,在清远亦有分布。塘姓现未查到其出典。河姓则出现于南北朝,刘宋时有河祯,今江西余干人,元嘉年间任县令。宋有河灏,崇安人,绍兴年间进士。明有河汉,宣德中丹阳县丞;河源,泾县人,正统年间襄阳知府。看来此姓起源于南方。我市有3名河姓人,居住在清新浸潭,未知其来历。
下面的姓氏,可能更让人感到生疏。
“炉”,本来是炊事用具名称,世人也有以它为姓。据《姓氏急就篇》说,战国时,楚有叫炉金的人,其后代遂以炉为姓。我市连州、英德、清新都有此姓。其中连州炉姓有10人,主要集居在大路边镇。
“要”这个字,也是一部分中国人的姓氏。古代姓氏学者将其列为奇姓。出自吴人要离之后,汉有河南令要兢,唐有朔方大将要廷珍,明有泾阳知县要毅。当代要焕年,为全国第七届人大福建代表。我市连南、连山有此姓,未明其来历。
“刀”这个字,泛指切、割、削、砍用的工具,也是一部分中国人的姓氏。据传出自齐大夫竖刀之后。战国时有刀勃。汉有刀闲、齐人,以富闻,子孙居渤海。后汉有侍中刀塋。今云南傣族亦有刀姓。刀姓因人口稀少,被古代姓氏学者列为稀姓。我市刀姓仅见于清新,未察其来历。
庹姓,始见于明代。明庹五常,南阳卫指挥。清庹正国,乾隆戊午科副榜。当今庹姓族人较为集中的居地是湖北随县和湖南桑植。我市庹姓仅见于连州,是否由湖南迁来,尚待查考。此姓起源于湖北随州,姓氏取字甚为奇僻,古代学者将其列为稀姓。
支姓,出自西域月支族。唐有武宁节度使支祥。宋有吴兴人支邦荣,宝祐年间进士。清有支邑,康熙年间进士。我市连州、清城有此姓。
寻姓,据传为夏时诸侯国斟寻氏之后。晋有寻曾。隋末有将军寻相。明有寻适,官广西按察使。清有寻绍舞,雍正年间进士。我市连州、英德有此姓。
但姓,始见于汉代。汉有但巴,为济阴太守。宋有但忠,官盐运判官。明有但存礼,洪武年间举人;但懋,户部郎中。我市英德、清城有此姓,入迁情况不明。
“首”这个姓氏,可能是湖南土生生长的一个姓。姓氏书籍所载的首姓名人均为湖南人,如明代首谦,巴陵人,宣德年间龙江提举;首得仁,长沙人,弘治年间汀州府推官。今广西、贵州的首姓,已明确由湖南迁去。我市连州、清新有此姓,估计也是由湖南迁来的。
昔姓,起源于周代。周的一个大夫封于昔,后人以封地为姓。汉有昔登,为乌份县令。唐有昔丰,官大理评事。元有昔宝赤,官至正年间知县。在今清远市域,昔姓仅见于英德。
只姓,始见于明代。明人只好仁,嘉靖年间举人。只姓在今清远,仅见于英德。
夕姓,据传出自巴郡蛮,为巴郡蛮渠帅七姓之一。蜀汉有尚书令夕斌。夕姓在我市仅见于英德。
盆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的盆成子之后。汉有中郎将盆谧。盆姓在我市仅见于英德。
昌姓,始见于汉,后汉有东海相昌稀。宋有昌正大,嘉定年间进士。明有昌应时,嘉靖年间进士。昌姓在我市见于英德和连南。
正姓,出自春秋时期上卿正考之后。后魏有永昌太守正昂。明有正复,洪武年间举人。清有正振其,山西兴县教授。我市只有英德有此姓。
可姓,起源于河南。后魏阿伏干氏、可地干氏,并改为可也。唐有可中正,官谏议大夫。宋有可樊,绍兴年间进士。明有可越,永乐年间举人。在我市,亦仅英德有此姓。
言姓,也是中国稀姓中的一个姓氏。出自孔子弟子言偃之后,其后裔多居江苏常熟。宋有言翰,官青州刺史。明有言震,成化年间举人。我市英德、连州、清新有此姓。未明其来历。
还有稀姓更为奇特,如乞、刑二姓。“乞”这个字,其含义是讨与求的意思,组合成词组的有乞食、乞怜等,但世间却有以乞为姓的人。明正德年间,广西有个乞姓人知广东吴川县令,大小也是个七品官了,但他的姓与名联读起来令人不禁发笑,为何呢?因此人叫乞住!“刑”这个字,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刑罚词组,给人以恐惧之感。上述两个姓氏在我市都有分布。此外,还有以“憎、瘤、蚊、赌、恶”这些汉字取姓的稀姓,在我市也有分布。
综观中国历史上的稀姓,虽然不乏历史悠久之姓,但在数千年的演变中,绝大多数稀姓始终未摆脱其人口稀少的地位,至今依然少人知晓,只有极少数稀姓从罕见之姓发展为常见之姓,其中火姓则是一例。火姓在历史上被划归稀姓,但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国常见之姓,在安徽、河北、上海、山东、河南、江苏、黑龙江、云南、辽宁、内蒙古、台湾、北京等省市区都有所见。故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计的当代中国500常用姓氏中有其名,被列为第453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