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红色乡村:东城街道新星行政村——马颈村
2024-04-25

1939-1950年,该村属清远县兴靖区联城乡。1953年,属第一区江埗乡。1958年,属附城人民公社新星大队。1965年,属江埗农场新星大队。1968年,属向阳人民公社新星大队。1975年,属附城人民公社新星大队。1983年,属附城区新星乡。1986年,属附城镇新星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附城镇新星行政村(1990一1998年,新星行政村改称新星管理区)。2003年至今,属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星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赖、潘两姓。赖氏早年因战乱从韶关南迁至英德黎溪,1939年从黎溪迁移至此。潘氏也是从英德迁入。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251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客家民系,通用方言为客家话。
村庄于20世纪70年代通电,20世纪90年代通电话,2003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村东有篮球场、健身器材。另建有文化室,内设图书阅览室。现存传统民居12座,为三间两廊瓦房,黄泥墙,每座建筑面积144平方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部分村民拆旧建新,新民居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高2~3层,布局舒适合理。
1947年冬,黄日领导的游击队指派刘九带领武工组在新星活动,在新星成立农会和民兵组织,开展反“三征”和减租减息的斗争。1948年12月,新星的马颈、新围等村庄遭国民党当局清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危害。
为了支持游击队,老区群众积极为游击队“筹粮借枪”,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老区人民成立“筹粮借枪”组织,1947一1949年,先后为游击队筹粮一大批,筹枪100支。在1947年7月一1949年9月的两年多时间里,有24人参加了游击队。这些青年参加游击队后,英勇杀敌,锐不可当。马颈村的赖榕在战斗中负伤,在家养伤时,被围剿根据地的敌军抓获,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1993年4月29日,根据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评划确认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的批复》,新星管理区的马颈、土仓、杨槽围、新围、虎头岭和犁头岗等村被评划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同年11月16日,根据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补划革命老区根据地村庄的批复》,重新确认因生产需要迁移继续享受抗日根据地待遇的有新星管理区的新一、新二、新三、新四和新五等5个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