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其时,南海的周瑞隆与友人邹显同来清远县潖江司黄口塱以斩黄竹为业,后同到竹园建村立宅定居,并结拜为异姓兄弟。村庄初名竹园围,坐东南向西北,分东、南二闸,周氏居南闸,邹氏居东闸。随着人口增多,村域面积不断扩大,故而更名为竹园大围。至明代后期,又有李毓吾迁入该村,其后邹姓约于清雍正年间(1723一1735年)外迁他处,目前村中已无邹姓村民。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便于管理,村庄分为围南、围北两个村民小组。

  该村地处丘陵地带,依山傍水,村前有半月形大池塘,背靠丘陵山岗。村中有一棵树龄约200年的细叶榕,高约20米,树干直径约1.8米,生长旺盛,枝繁叶茂,村民常在树下乘凉,闲坐聊天。

  明代,该村属清远县潖一乡。1930年,属清远县潖江区义永乡。1941年,属兴靖区江口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属第五区竹园乡。1955年,属江口区竹园乡。1958年,属江口人民公社竹园大队。1986年,属升平镇竹园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郊区升平镇竹园行政村。1992年,属清新县升平镇。1995年,属飞来峡管理区(县级区)升平镇。2001年,属清新县升平镇。2004年,属清新县飞来峡镇。2009年至今,属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竹园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周、李姓。周姓祖先于宋代从南雄珠玑巷迁移至南海县黄鼎司大窝塘;明嘉靖三年(1524年)从南海县迁移至此。李姓,于明末迁入。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456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语。

  村中有3口古井,均建于清代。围南古井,井圈高0.35米,由整块花岗岩石雕凿而成,上圆下方,口径0.65米,井壁用青砖砌成;井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附近村民均喜爱饮用此井水。围北古井,井台由六块石板镶嵌而成,井口直径1米多。

  周氏大宗祠,始建年代不详,1916年重建,1967年因“破四旧”被拆毁,2016年再次重建。新建的宗祠为三间二进布局,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琉璃瓦屋面,屋脊彩塑双龙戏珠。头门面阔三间,两根石前檐柱,虾公梁上施石狮,花岗岩石门框,石门槛,门额石阴刻“周氏大宗祠”。内设屏门,屏门上悬挂“啟瑞堂”牌匾。上堂面阔三间,明间设神台,供奉祖宗牌位。

  村庄附近有座蓝凤古庙,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1988年在原址重建了一间相对简陋的庙屋,2011年再次重建,并于次年落成。重建后的庙宇为三间二进布局,硬山顶,红砖墙外贴绿色瓷片,蓝色琉璃瓦面,人字封火山墙,屋脊彩塑双龙戏珠。头门面阔三间,门额阴刻“蓝凤古庙”。上堂供奉“三面大王”以及竹园行政村当地的周、李、叶、黄四姓先贤共5尊神像,古庙右侧安放土地公神位。

  该村代表人物为李定文(1914一?),曾任国民革命军第39军某团团长、师副官主任等职,军衔为步兵中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