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围,位于凤城街道东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3千米,是清郊居委会所在地。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远潖江下岳(今佛冈县龙山镇下岳村)朱氏第十五世朱象谦(又名跃龙,庠生)来此开村定居,故得名朱围。其后,林、陈、江三姓先后迁入。至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881人,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清远话。
黄茶塱村,位于东城街道西北部,距街道办事处3千米。村落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黄姓先祖黄大宾、黄粤宾两兄弟到此谋生定居而形成。1983年起,大部分村民陆续搬迁到省道S377线清高公路南边新建住宅。随着人口增多,大部分村民陆续迁往村北公路边建房定居,黄茶塱村今分为东一、东二、西头、西一和西二等5个村民小组。
黄金布村,位于东城街道东部、飞霞山西北麓,距街道办事处约15千米,清飞公路、武广高速铁路在村旁经过。村落始建于清代,东邻峡山,南临北江,山明水秀,田野开阔,古人称之为“黄金之地”,故得名黄金布村,今分为黄金布一、二、三等3个村民小组。黎、李、陈等姓先后迁居于此,繁衍生息。其中,以黎姓人数为众,其所居之地旧称凤羲村,别名黎宅。
江埗墟,位于东城街道东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0.3千米。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当时南面有一个由北江水涌入而成的泥塘,北有一土墩(称“江埗墩”),有流水后有依靠之势,被认为是风水宝地,大小渔船、货船皆在此停靠,逐渐成为物流重要中转站,吸引众多商人到此开铺经商和居住,江埗墩由此变成江埗墟。
蟠龙围,位于东城街道中部,距街道办事处约5千米,始建于明代后期。村落附近山丘环绕,四水汇合,形似蟠龙,故名蟠龙围。蟠龙围含蟠龙一至蟠龙四等4个村民小组。村庄坐落于北江冲积平原与岭南丘陵结合地带,村舍依山而建,坐东南向西北,村域总面积约0.6平方千米。
村头村,位于洲心街道东北部,距街道办事处5.2千米,始建于明末清初。过去,村头村一带为向氏聚居之地,因位于北江边的沙洲之上,故统称为沙渠,其时分布着多个居民点,该村位于最北端,因而得名村头。随着人口的发展,村头逐渐从居民点发展成为村落。村庄坐落在北江飞来峡出口的南岸,地处北江冲积平原。
大升村,位于洲心街道中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3千米,面积约0.32平方千米,始建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因村落由梁大陞来此定居后人繁衍生息而成,故得名大升村,又写作大星村。随着人口不断增长,部分族人迁往村南约400米处另建新村(两个小居民点),旧村和新村划分为大升一和大升二两个村民小组。村落坐落在北江冲积平原,地势平缓,房屋大致坐北朝南。
牛面沙村,位于洲心街道东部,距街道办事处约4.7千米,村域面积约0.87平方千米,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村子位于古河道青榄海的西北岸,南部由于青榄海河水冲积而形成一个沙滩,并且常有牛群躺眠于此,所以村庄最早取名为牛眠沙,1953年更名为牛面沙村。村庄坐落在大燕河西北岸冲积平原。
福塘村,位于洲心街道北部,距街道办事处1.5千米,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村庄坐落在北江冲积平原,村北面不远处就是北江。村子前后各有一口池塘,分别是面前塘和背底门塘,水寓意财,有财是福,故取名福塘村。取吉祥意,又写作福堂村。
塘坦大围,位于洲心街道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千米,东邻上围村,西邻下围村,北邻三街村。村落始建于清代,由汤素元后人从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迁此聚居而成。村庄坐落在北江南岸冲积平原,村北靠近北江。村内有一口池塘,俗称大围塘。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