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村,位于龙塘镇东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8.5千米,村域面积约1.15平方千米。村落始建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由孔氏先祖孔承朗从南海石碣迁入此居住而成。因村庄建在貌似五指的丘陵谷地,原称“指山”,后因谐音称“芝山”,沿用至今。村庄位于丘陵地带,坐东北向西南,南面有狮头岭,东南面有银高公路和京广铁路经过,银盏坳火车站离村庄约1.3千米。
大汪村,位于龙塘镇西北部,距镇人民政府2千米,始建于明代,由吴姓族人从花县迁至此聚居而成。因村前地势低洼,雨后常会受浸,变成一片汪洋,故名大汪村。村庄坐落于大燕河旁、北江冲积平原的低矮丘陵地带,坐西北向东南,呈长方形分布,背靠树木茂密的岭岗,村前地势平坦,农田肥沃。
云龙村,位于龙塘镇西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2千米。云龙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一1795年),由罗氏族人从花县豸场迁移至清远黄龙岭村开基创业而形成。因村背山岭大多由黄泥构成,远望山体貌似一条龙,故以地貌定村称为黄龙岭。
杨屋村,位于龙塘镇南部,距镇人民政府7千米,村域面积约1.38平方千米。村落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一1795年),由杨氏族人从清远龙塘杨坑迁入此地聚居而形成。因全村姓杨,故取名为杨屋村,曾称老杨屋。村子坐落于平原低丘陵地带。村背是低矮丘陵,村前是开阔的农田,四周植被良好。
朱围,位于凤城街道东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3千米,是清郊居委会所在地。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远潖江下岳(今佛冈县龙山镇下岳村)朱氏第十五世朱象谦(又名跃龙,庠生)来此开村定居,故得名朱围。其后,林、陈、江三姓先后迁入。至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881人,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清远话。
黄茶塱村,位于东城街道西北部,距街道办事处3千米。村落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黄姓先祖黄大宾、黄粤宾两兄弟到此谋生定居而形成。1983年起,大部分村民陆续搬迁到省道S377线清高公路南边新建住宅。随着人口增多,大部分村民陆续迁往村北公路边建房定居,黄茶塱村今分为东一、东二、西头、西一和西二等5个村民小组。
黄金布村,位于东城街道东部、飞霞山西北麓,距街道办事处约15千米,清飞公路、武广高速铁路在村旁经过。村落始建于清代,东邻峡山,南临北江,山明水秀,田野开阔,古人称之为“黄金之地”,故得名黄金布村,今分为黄金布一、二、三等3个村民小组。黎、李、陈等姓先后迁居于此,繁衍生息。其中,以黎姓人数为众,其所居之地旧称凤羲村,别名黎宅。
江埗墟,位于东城街道东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0.3千米。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当时南面有一个由北江水涌入而成的泥塘,北有一土墩(称“江埗墩”),有流水后有依靠之势,被认为是风水宝地,大小渔船、货船皆在此停靠,逐渐成为物流重要中转站,吸引众多商人到此开铺经商和居住,江埗墩由此变成江埗墟。
蟠龙围,位于东城街道中部,距街道办事处约5千米,始建于明代后期。村落附近山丘环绕,四水汇合,形似蟠龙,故名蟠龙围。蟠龙围含蟠龙一至蟠龙四等4个村民小组。村庄坐落于北江冲积平原与岭南丘陵结合地带,村舍依山而建,坐东南向西北,村域总面积约0.6平方千米。
村头村,位于洲心街道东北部,距街道办事处5.2千米,始建于明末清初。过去,村头村一带为向氏聚居之地,因位于北江边的沙洲之上,故统称为沙渠,其时分布着多个居民点,该村位于最北端,因而得名村头。随着人口的发展,村头逐渐从居民点发展成为村落。村庄坐落在北江飞来峡出口的南岸,地处北江冲积平原。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