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升村,位于洲心街道中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3千米,面积约0.32平方千米,始建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因村落由梁大陞来此定居后人繁衍生息而成,故得名大升村,又写作大星村。随着人口不断增长,部分族人迁往村南约400米处另建新村(两个小居民点),旧村和新村划分为大升一和大升二两个村民小组。村落坐落在北江冲积平原,地势平缓,房屋大致坐北朝南。
牛面沙村,位于洲心街道东部,距街道办事处约4.7千米,村域面积约0.87平方千米,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村子位于古河道青榄海的西北岸,南部由于青榄海河水冲积而形成一个沙滩,并且常有牛群躺眠于此,所以村庄最早取名为牛眠沙,1953年更名为牛面沙村。村庄坐落在大燕河西北岸冲积平原。
福塘村,位于洲心街道北部,距街道办事处1.5千米,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村庄坐落在北江冲积平原,村北面不远处就是北江。村子前后各有一口池塘,分别是面前塘和背底门塘,水寓意财,有财是福,故取名福塘村。取吉祥意,又写作福堂村。
塘坦大围,位于洲心街道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千米,东邻上围村,西邻下围村,北邻三街村。村落始建于清代,由汤素元后人从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迁此聚居而成。村庄坐落在北江南岸冲积平原,村北靠近北江。村内有一口池塘,俗称大围塘。
百嘉大围,位于横荷街道东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5千米。始建于元末明初,由向氏先祖向仕高和向仕宗两兄弟迁此繁衍而形成。村庄旧称“莲塘”,因村前面的大池塘过去生长有许多莲藕而得名。随着人口增长,村舍面积不断扩大,到清代中后期,取吉祥乐善之意而更名为百嘉大围,简称大围。
尖锋村,位于横荷街道东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5千米,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向廷璠、向啟璠兄弟从附近的大围村分支于此聚居而成。因村旁有尖峰岭,村以山为名,故得名尖峰村,后写作尖锋村,沿用至今。村庄坐落于北江冲积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村前有一方椭圆形池塘,池塘外围是开阔平整的田畴。
格离村,位于横荷街道西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0千米,含格离一、格离二、格离三等3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约0.36平方千米,为赤岗村委会所在地。村落始建于明朝中期,由朱氏族人聚居发展而成。因村舍建于原赤岗朱氏宗祠旁边(粤语为隔篱),故初名隔篱村,后取谐音而写作今名。
上巷村,位于横荷街道西北部,距街道办事处5.8千米。村域面积0.17平方千米。村落始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由刘姓族人聚居而成。该村坐落于北江冲积平原地带,背靠北江,地势平坦开阔,村舍面向东南,村四周环种竹木。
大龙迳村,位于源潭镇东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9.8千米。据《胡千二郎(德瑗)公族谱》记载,该村始建于清代,由胡氏族人从韶关新丰遥田分迁至此聚居繁衍而形成,因村前有一条通往大龙村的山路而取名大龙迳村。村子坐落于丘陵地带,民居坐北向南、依坡而建。村前有一椭圆形水塘,东西走向的狭窄丘陵谷地是农田耕作区。
胡大垯村,位于源潭镇中部,距镇人民政府约9.6千米,村域总面积约1.3平方千米。据《胡千二郎(德瑗)公族谱》记载,该村始建于清代中期,世居村民皆姓胡,且村落位于一块较为开阔的大平地中,故取村名为胡大垯村,别名大垯围。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