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莲旧墟原来建有东、南、西、北四个门楼,后因人口增加和时代变迁,四个门楼已不复存在,但原来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的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四个片区却保留了下来。村庄坐落在丘陵地带,位于源潭大岭头山脚下,地形主要受大莲河(迎咀河一段)与大燕河共同影响。大莲河在村东边由南往北流过。
高车村,位于源潭镇西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3.3千米,村域总面积约1.1平方千米,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黄氏先祖黄成元、黄成润两兄弟从英德连江口迁来此地聚居而成,取名为高车村。其时分东围和西围两片,兄成元定居西围,弟成润定居东围。
下良洞村,位于源潭镇东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3千米,村域总面积约1平方千米。该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胡氏先祖到此谋生定居而成。因当地名为良洞,该村位于下方,故名下良洞村,又因下良洞全是胡姓,故又名胡良洞,后因人口增长而划分为上屋和下屋两个村民小组。村庄坐落于丘陵地带的背夫岭山脚下。
张家巷,位于源潭镇东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23千米,面积约2.3平方千米,始建于明朝中后期,由张氏先祖从广州石井迁居此地而成。后因人口众多,为方便管理分为4个村民小组:家巷、巷仔、生昌和祥兴。村庄坐落于潖江流域的丘陵地带,周边地势较为平坦,房屋多坐西南向东北,是高桥堤围内最大的连片民宅区。
果园村,位于源潭镇西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5.1千米,村域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孔氏、梁氏先祖从广东南海迁到此地而成。当时此地果树成林,鸟语花香,尤其是龙眼树居多,故取名为果园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径1米以上的果树仍有十几棵,“文革”时期果树全部被砍光,现村子周边已楼房林立。
大吉岭村,位于源潭镇的西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6.6千米,村域总面积约0.3平方千米。该村始建于清代,由温姓族人来此定居而成。村子面向东北,背靠大吉岭,村以山为名,故取名大吉岭村,亦寓吉祥之意。村庄坐落于丘陵地带,房屋较为集中,村前有椭圆形池塘,南面500米处是百龙山,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现植被以桉树为主。
龙狮田村,位于源潭镇东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6.8千米,村域总面积约0.8平方千米。该村始建于清朝,由潘氏先祖从长宁县(今韶关市新丰县)沙田镇搬迁到此而成,由田一村、田二村、田三村、田四村、田五村等5个村民小组组成。因村背后山像一条巨龙,其中一座山又像一个狮子头,村子前面是一大片水田,故取名为龙狮田村,别名龙溪村。
青龙岗村,位于源潭镇东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6.4千米,村域总面积约1平方千米。村庄始建于明末,由南迁移民聚居而成,因后山形似青龙,故名青龙岗村,后因人口增多而拆分为青上、青中、青下等3个村民小组。村庄地处丘陵地带,村前是鱼塘和大片农田,村后为山丘和陶瓷工业园区。
莲塘村,位于源潭镇西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2千米,村域总面积约1.4平方千米。因村前有三口鱼塘相连,排列似莲花状,再加上当时鱼塘里常种满莲花,故取名莲塘村。因为人口增多,后来又分为连塘一村、连塘二村和连塘三村。该村约形成于明朝初期,由杨氏祖先杨公臣带领家人迁此定居而成。
上台前村,位于源潭镇西南部,距镇人民政府3.3千米,村域总面积约0.6平方千米。清代,由叶氏先祖率领族人从今韶关市新丰县迁到此定居而形成。以前村口有一块形状像一枚铜钱的田地,中间有一条小路,宛如一条扁担,看起来像抬着一枚铜钱,简称“抬钱”,后因谐音叫作“台前”。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