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黄洞行政村——梅步塘村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黄洞行政村——梅步塘村

    资料库 > 乡韵 2024-04-28
    272

    梅步塘村,位于飞来峡镇的东部,距镇人民政府7.6千米,是黄洞村委会所在地。该村东临大塘坦鱼塘,西临鹅寮村,北靠林木茂密的山岗。村落始建于清朝初期,由南迁移民聚居而成。村庄坐落于飞来峡大坝以西、省道S377线旁,距大坝只有2.1千米。民居坐北朝南,村前有数口鱼塘,依山临水,祥和静美。

  •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龙埗社区——上龙村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龙埗社区——上龙村

    资料库 > 乡韵 2024-04-28
    221

    上龙村,位于飞来峡镇东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2.5千米。村落始建于清代,传说建村初期的一天,一条红色的龙船沿着潖江从远方缓缓而来,在村前河湾停靠数日不去,故当地村民把此地称为龙船埠,也有人称之红船埠。1950年后,改名为上龙村。村庄坐落在丘陵地带,民居朝向大致是坐北向南,背山面田。

  •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螺塘行政村——林塘村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螺塘行政村——林塘村

    资料库 > 乡韵 2024-04-28
    120

    林塘村,位于飞来峡镇东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9.3千米,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一1820年),由黄姓先祖黄卓杰偕族人到此地定居而成。村庄坐落于潖江中下游以北、汕湛高速公路江口段以南的丘陵地带。民居坐北朝南,村后绿树成林,村前是耕地和水塘,东临脚鱼岭,与佛冈县良塘村交界。

  •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社岗行政村——社岗村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社岗行政村——社岗村

    资料库 > 乡韵 2024-04-28
    267

    社岗村,含社二、社五、社六和社九等4个村民小组,位于飞来峡镇东部,距镇人民政府约4.7千米,是社岗村委会所在地,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南迁居民聚居而成。村庄坐落在丘陵地区,村北为天堂山(主峰海拔284米),村中有一口大池塘,村边是飞来峡镇中心小学社岗教学点,四周田畴开阔。

  •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升平行政村——香炉坑村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升平行政村——香炉坑村

    资料库 > 乡韵 2024-04-28
    180

    香炉坑村,位于飞来峡镇东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5千米,由香一、香二两个村民小组组成,是升平村委会所在地。村庄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一1487年),坐落于北江沿岸的丘陵地带,距离北江约800米,村前有水塘和农田,村后是苍翠绵延的山岗。村道直接连通省道S253线(银英公路),京广铁路由东北向西南横穿而过。

  •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银地行政村——定家沙村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银地行政村——定家沙村

    资料库 > 乡韵 2024-04-28
    169

    定家沙村,位于飞来峡镇东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4千米,由银一、银二2个村民小组组成。村落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渔民上岸搭建草屋、茅寮居住而成。旧时把长期居住在船上打鱼为生的渔民称作疍家佬,取其谐音“定家”而将村命名为定家沙村。村庄坐落在潖江沿岸的盆地上,距离北边的潖江约100米。省道S253线银英公路和京广铁路从村西面经过。

  •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银地行政村——江口汛村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银地行政村——江口汛村

    资料库 > 乡韵 2024-04-28
    207

    ​江口汛村,位于飞来峡镇西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5.5千米,由江口汛、竹园2个村民小组组成。村落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一1722年),村落位于潜江汇入北江的河口地带,过去每逢汛期常受洪涝影响,村民通常在汛期前搬离村子,洪水退后再搬回村里正常生活,故取名江口汛村。

  •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银地行政村——企湖塘村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银地行政村——企湖塘村

    资料库 > 乡韵 2024-04-25
    266

    企湖塘村,位于飞来峡镇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3.5千米,由新围、旧围2个村民小组组成。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由刘氏祖先为躲避战乱带领家人从南雄珠玑巷迁移到此地而成。因地势低洼,每年北江流域发大水时,水流入村,村民只能到山上暂避,水退后再回到村里,年复一年就像站在湖塘上生活,“站”在当地称“企”,故取村名为企湖塘村。

  •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竹园行政村——竹园大围

    清城传统村落:飞来峡镇竹园行政村——竹园大围

    资料库 > 乡韵 2024-04-25
    162

    村庄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其时,南海的周瑞隆与友人邹显同来清远县潖江司黄口塱以斩黄竹为业,后同到竹园建村立宅定居,并结拜为异姓兄弟。村庄初名竹园围,坐东南向西北,分东、南二闸,周氏居南闸,邹氏居东闸。随着人口增多,村域面积不断扩大,故而更名为竹园大围。

  • 清城红色乡村:石角镇马头行政村——马头石村

    清城红色乡村:石角镇马头行政村——马头石村

    资料库 > 乡韵 2024-04-25
    330

    马头石村,位于石角镇东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0千米。村落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一1795年),因建在一座形似马头的石山下而得名。村庄坐落于石角丹霞丘陵与平原相交处,属北江流域大燕河冲积缓坡地带。民居依山坡而建,坐西北向东南。村北有拥有丹霞地貌的马头山,山上沟壑纵横,有两座小型水库,灌溉着山下的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