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姓

  鲁姓的主源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有关。西周初,周武王把弟周公姬旦分封于鲁(今山东曲阜一带),建立鲁国。鲁国前后立国数百年,至战国后期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鲁国贵族为纪念故国便以鲁为姓。

  鲁姓在历史发展中形成“扶风”、“新蔡”等郡望,并演绎成为当今名列第119位的中华大姓,分布上以山东、安徽等省较为集中。

  清远有现居鲁氏1769人,在市内姓氏人口排序中居第123 位。其分布以阳山县最为集中,有1137人,占到全市鲁姓人口的84%。阳山的鲁氏则主要集居于七拱镇。据其族史记载,原居南京的鲁氏,大约于明初分出一支徙居广西柳州,在那儿繁衍发展了12代。至清康熙六十年(1721)的时候,族人鲁年玖又由柳州迁往阳山七拱,开基于七拱槽对冲(今为要树冲)。年玖公生育4子,子孙移居各地,经过10余代的繁衍发展,丁口逾千,除居七拱外,阳城、黎埠等地都有其裔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