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

  魏姓是一个出自邑名和国名的姓氏。在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一个毕国,方位在今陕西咸阳西北,始封之君毕公高是周文王的庶子;还有一个魏国,方位在今山西芮城北。毕国后因故灭亡。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到晋国做了大官,他辅佐晋献公灭了设在山西芮城的魏国,晋献公遂将其地转赐于他,作为他的封邑。晋献公死后,毕万家族势力强大,子孙以封邑为氏,称为魏氏。后这支魏氏联合韩、赵二家势力,共同瓜分了晋国,正式建立魏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5年,魏国为秦国所灭。亡国后的魏国臣民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从而大大扩充了原以邑为氏的魏姓人口。

  魏姓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巨鹿”(今山东巨野)、“任城”(今山东微山西)两大郡望。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魏姓名列第47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2%,分布广远,而以四川、河北、山东、陕西居多,约占全国汉族魏姓人口的42%。在清远,魏姓排居第98位,4014人,分布以连州居多,占全市魏姓总人口的68%以上。

  连州魏氏来自惠州龙川,开基祖名学斌,入迁于清中叶,后裔主要集居于保安镇内,少数散居东陂、西岸、星子和连州城区,逾2700丁口。其他魏姓人口逾百的县域有英德(486人)、阳山(300人)、连南(238人)、清城(196人),其先祖大都源自龙川。龙川魏氏是明弘治年间由福建上杭分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