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寮村,位于东城街道西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5千米,村域面积约3平方千米,含莲塘五、莲塘六和莲塘七等3个村民小组。东至清高加油站,南临澜水坑。村庄始建于清代,张氏先祖张英文因逃难至澜水坑一沙洲边以打鱼谋生,并在沙滩上搭起草寮居住,称沙寮村,后其他姓氏陆续迁移到此定居建村。村庄坐落于北江冲积平原,村前的澜水坑源于黄藤峡,水质清澈,弯多流急,多深潭。

  清朝至1930年,该村属清远县捕属兴一乡。1931年,属兴靖区合兴乡。1941年,属兴靖区白庙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属第一区澜水乡。1958年,属附城人民公社澜水大队。1983年,属附城区莲塘乡。1986年,属附城镇莲塘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畜牧水产示范场。2003年至今,属清城区东城街道莲塘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张、朱、余、黄等姓。张姓,清代从顺德县张村迁入。余姓有两支,一支早年从福建漳州漳浦县迁移至广东郁南东坝粗石堡,清嘉庆元年(1796年)从郁南迁至肇庆,后迁移至此地;另一支从新丰县遥田余屋坑迁来。黄姓,早年从福建迁至广东清远兴仁乡白兔藜(今属清新区太和镇),后再迁移至现址。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735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语。

  传统经济以农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1993年,村中土地全部被征用,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个别从事商贸、包工、小型加工制作。外来人口逐渐增多,有村民以出租商铺、房屋获取租金。

  沙寮村外围有多个近年新建的住宅小区,四周高楼林立,该村已变为城中村。附近有学校、超市、农贸市场等各种城市配套设施,生活十分方便。传统民居已全部拆除,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楼房,高2~8层。村中设有文化室、篮球场及多种健身器材,在政府倡导的新农村建设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村民代表人物黄峰(1912一1991年),原名黄社焜,自幼家贫,年仅4岁便父母双亡。他在外婆家长大,读过几年私塾,14岁开始到广州谋生,当过工厂学徒、药房配药工。1935年,黄峰回清城设帐授徒,不久弃教从医,先后在清城益元堂、天佐堂担任坐堂医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清远县中医院(清远市中医院前身)院长。1978年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1980年获副主任中医师职称。
黄峰爱好文学,尤爱诗词,民国时期是清远鸣凤诗社主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远县文联副主席、主席,以及清远县诗社社长。他写的诗歌自然流畅,节奏严谨,对仗工稳,富有新意,常为诗友所称道。此外,他对书法艺术也有一定研究,曾多次参加清远县文化局、文联、县总工会等单位举办的书法艺术展览。


  黄峰还担任过清远县政协常委、县人大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清远支部主任委员等职。黄峰在社会活动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诚恳待人,廉洁奉公,受到党和群众的赞誉。1991年1月2日,黄峰因病逝世,享年79岁。

  同年1月6日,清远市人民政府为他举行了追悼会,称他为“我们党的忠诚朋友,德高望重的人民的好医生”。他逝世后,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对其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