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坑村位于凤城街道中部,距街道办事处约2.5千米,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相传建村时,村附近有一石坑塘,故取名为石坑村。村旁还有座石坑桥。村庄坐落于笔架河冲积平原,东临笔架河,西接飞来湖,北面距离清新区太和镇1.5千米,距离笔架山山口仅3千米。交通便利,明霞大道、附城大道、飞来南路、清沙大道均经过石坑村,村民出行非常便利。笔架山南麓一带是广东省暴雨中心,笔架河季节性非常明显,汛期洪水迅猛、暴涨暴落。村西视野开阔,2009年,清远市将原笔架河古河床的连片围垦鱼塘、棚寮改建为飞来湖公园。

  该村建村时属清远县捕属兴一乡。民国时期属清远县长埔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8年,属清远县清城人民公社清郊大队。1981年12月,属清远县太和农林场清郊大队。1983年12月,属清远县清郊区清郊乡。1986年,属清远县清城镇清郊行政村。1988年清远撤县建市,村属清远市清城区清城镇。1990年12月,属清城区松岗街道清郊行政村。2003年6月至今,属清城区凤城街清郊社区。

  世居村民有卢、刘、潘三姓。卢姓,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从南海西樵迁移至此。刘姓,于1950年从洲心岗头迁来。潘姓,于1950年由今清新区滨江迁入。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20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90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清远话。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部分村民养殖四大家鱼、猪、鸡等。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村中土地、鱼塘被征用,村民纷纷改行,建有多家园林式餐馆。现大部分村民务工和做小生意。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以租赁业为主。

  村旁笔架河堤上游约500米处的北江大坝段,在1982年5月12日的特大山洪中被冲毁,水灾致使大部分传统民居倒塌,灾后重建的楼房均为更加结实牢固的红砖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现在村中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话、通互联网,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村中建有垃圾收集站,村容整洁。2015年,石坑村被评为清远市卫生村;2016年,被评为清远市文明村。

  2008年,清远市启动飞来湖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石坑村积极配合政府征地工作,涉及该村“上下打洞”(土名)的土地面积约11.73公顷,其中,耕地约8.4公顷,水田鱼塘约3.33公顷。现该地已建成飞来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飞来湖公园位于清城区和清新区交界处,占地面积20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占地面积约73公顷,人工湖面积约93公顷,周边道路占地面积约33公顷,以桥北路跨湖大桥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园区。公园有城市防洪排涝功能,同时也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湖水引于笔架河,从石坑村北面引入,往西南汇人滨江,构成城市环城水系的一部分。公园整体以古典优雅的园林风格为主,含一桥、二塔、三湖、五岛四大特色景点,集园林绿化、园林建筑、景观造型、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于一体,是清远市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市民休闲娱乐及外来游客观光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