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乡贤英烈村:东城街道石板行政村——石板八村
2024-04-19

石板八村,位于东城街道中东部,距街道办事处4.3千米,村域面积约0.7平方千米。村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其时附近一带统称为石板,因最初定居的村民皆姓刘,故当时得名石板刘屋村,20世纪70年代,石板大队按辖区内各个村落的地理位置为序划分成8个小组,该村排第八,故而更名为石板八村。村庄坐落于山前平缓坡地上,房舍坐东向西。村前有一条溪流,过去是黄藤峡的主河道。
清乾隆年间至1930年,该村属清远县捕属兴一乡。1931一1950年,属兴靖区联城乡。1953年,属第一区石板乡。1958年,属附城人民公社石板大队。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附城镇石板行政村。2003年至今,属东城街道石板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刘、钟姓。刘姓于清代从英德水边迁来。钟姓,明末从中原南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后从南雄珠玑巷迁至新丰县,清乾隆年间从新丰县分迁至此。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70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客家民系,通用方言为客家话和清远白话。
现存传统民居18座,为三间两廊一天井布局,灰砂黄泥夯土墙(三合土),人字梁杉木角盖瓦结构,每座占地面积为144平方米。现代民居共有28座,为混凝土钢筋框架结构,高2~3层。
清远县第一名中共党员刘清(1900-1928年),出生于石板八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艰辛受苦的经历,培植了他不屈不挠的性格。
1924年冬,清远农民运动兴起,石板乡建立了清远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刘清接受了革命理论,积极参与农会工作,到各地宣传农会宗旨和章程,发动农民参加农会,开展反封建斗争。1925年初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清远县第一名中共党员。同年4月,他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四期),听毛泽东讲述革命真理。在学习期间,他参加了援助上海“五卅”惨案的反帝斗争活动,毕业后回县参与筹办县农会事务,任清远县农会中共党支部书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刘清带领乡农会骨干转入地下坚持斗争,同年11月根据广东省委部署,发动清远农军暴动。刘清和其他同志积极联系花县农军支援配合清远工农革命军独立团,是年12月3日发动攻打清远县城,俘获国民党县长陈守仁。刘清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返回家乡发动农军坚持武装斗争(加入笔架游击队),后遭国民党县警备队围捕,得群众帮助才脱险,后辗转到香港继续革命活动。1928年2月,奉命随叶文龙回北江执行秘密任务,在县境横石北江岸边准备雇船北上时,被当地民团检查发现,与叶文龙同时被捕,被押回县城,遭严刑审讯,但他坚贞不屈,最后被杀害于西门岗,牺牲时年仅28岁。为纪念刘清烈士,清远市老促会联合东城街道办事处于2019年将烈士故居遗址(20世纪80年代已倒塌)辟建为小广场,供村民休闲歇息。
1957年10月31日,清远县成立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同年10一12月,清远开展评划老区工作。经省批核,确定附城石板的刘屋(即今石板八村)为革命红色游击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