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乡贤英烈村:龙塘镇银盏行政村——银盏坳村
2024-04-20

银盏坳村,位于龙塘镇东南部,距镇人民政府8千米,村域总面积约1.6平方千米。村庄建于山坳处,传说古时附近有一座金盅岭,岭上有一座古坟,远望形似一盏银白色的灯,故名。村庄坐落于丘陵地带之中较为开阔的盆地,坐东南向西北,背靠银盏大山。东面是著名的新银盏温泉度假村和国营银盏林场场部所在地,东南面有天堂岭,西南面有三条小河在此交汇形成银盏河,北面是银盏村委会所在地。此处交通极其便利,村后是广清高速公路银盏出口和国道G107线,京广铁路(曾名粤汉铁路)、武广高铁和广清城际铁路在此交会,村北约1千米处有银盏坳火车站。
世居村民有黄、赖二姓。据村中相关资料显示,最早定居的黄姓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梅州迁来;赖姓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由今新丰县迁入,均为汉族。然而据清康熙元年(1662年)纂修、康熙十一年(1672年)增刻本《清远县志》记载,“银盏凹(坳)”为其时清平乡瑶峒(即古代瑶民所居之处)之一,并说“曩时不靖,会经剿平,编户不异良民”,说明此处早已有人居之(建村应不晚于明代)。“银盏坳十八峒”(当地历史最悠久的十八个自然村)这一说法被保留至今。2015年末,全村共有233户,户籍人□1012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有7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有12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等国。村民属汉族族群下的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语。
明代,该村属清远县清平乡。清初,属清远县回属清平乡。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清远县回属连平祥安良分局。1930年,属清远县回岐区连平祥乡。1948年,属清远县龙塘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属清远县第二区。1953年,属清远县第三区。1955年,属清远县龙塘区。1957年,属清远县龙塘乡。1958年,属清远县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属清远县龙塘人民公社银盏大队。1983年,属清远县龙塘区银盏乡。1986年,属清远县龙塘镇银盏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银盏行政村。1990年,属清城区龙塘镇银盏管理区。1999年至今,属清城区龙塘镇银盏行政村。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旅游业(新银盏温泉度假村)的发展,村中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大部分村民转农耕为务工、经商。同时,外地来清务工人口逐渐增多,并租住在银盏坳村。部分村民已移居至附近的中心村或到市区置业定居,村民的生活水平已达小康水平。
该村传统民居为三间两廊布局,大部分为悬山顶,墙体大多采用三合土夯筑或泥砖砌造,板瓦屋面。部分民居为三间两廊带低间房廊布局(在三间廊基础上再加一间,其屋顶高度比主屋稍低,故称为“低间”),该建筑格局在清远地区极为罕见。代表性民居为赖寅做烈士故居。
村内现有宗祠两座,分别是赖氏宗祠和奠邦赖公祠。两座宗祠均始建于清代后期,为三间两进布局,青砖砌造,人字封火山墙,保存完好,古色古香。其中,赖氏宗祠前地坪上还立有清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科乡试中式举人赖大授所立的旗杆夹石,尤为珍贵。2011年,两座宗祠均被公布为清远市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

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那些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自强而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奉献。民国时期,该村涌现出一批仁人志士。其中,最为杰出的就是广州“文总”六烈士之一的赖寅做。
赖寅做(1911一1934年),乳名志深,字美恭,1930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而直升广州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赖寅做参加了社会系进步师生组织的“社会调查队”“文艺研究会”“抗日剧社”等进步组织,到海珠桥下,到社会最底层的苦力工人、人力车夫中开展社会调查,进行抗日救国和革命宣传;与凌伯骥等人创办《新启蒙》刊物,并发表《铁流》一文,介绍苏联作家绥拉菲莫维支的著名小说《铁流》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梗概。

1932年初,赖寅倣寒假回乡,了解到农村对“九一八”日本侵华事件毫无知晓,便利用银盏坳村每三年举办一次的“打醮”(求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活动和演大戏时民众比较集中的机会,登台向民众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同年夏天暑假回乡做社会调查时,他得知县长吴凤声以修清银公路为由,向群众勒收人头税,乡亲虽然对此意见很大,但敢怒不敢言。他便以清远留省学生会的名义,在银盏坳火车站附近秘密召开乡民代表会议,发动银盏8个村的乡民抗缴人头税和其他苛捐杂税。
1933年初,由中共领导,以学习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文艺思想、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宗旨的半公开性质的科学文化界革命组织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以下简称“广州文总”)在广州成立。赖寅做为广州文总的主要成员,任广州社联的执行委员,负责组织工作。
1934年1月28日,抗日剧社组织纪念“一·二八”两周年演出,演至中途,广州社联成员有意熄灭电灯,然后乘机散发传单,呼喊革命口号,遭到国民党特务的跟踪追捕。次日,赖寅做、凌伯骥被叛徒出卖被捕,并被列为重犯囚禁在广州维新路公安局特别侦缉部。同年8月1日,国民党同时将赖寅倣、凌伯骥、温盛刚、谭国标、郑挺秀、何仁棠6位同志杀害于广州东郊黄花岗。1951年,清远县人民政府追授赖寅做为革命烈士。1956年,广州市民政局在银河革命公墓的烈士山上,建成面积为96平方米的广州文总六烈士墓,在位于广州银河公墓的广州烈士纪念馆内,矗立着一座高约2米的广州文总六烈士铜色塑像。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奋斗精神,清城区人民政府联合烈士后人,以赖寅做故居为基础,建成赖寅倣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内设纪念小广场、赖寅做故居、纪念花园三大部分,其中赖寅做故居内设置有赖寅倣生平事迹展览室、广州文总六烈士事迹展览室、中国抗战图片展览室、清城抗战图片展览室和宣传教育室,展示8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专题影视片《热血忠魂》,展示烈士遗物200多件。赖寅做故居于2011年11月被公布为清远市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3月和2017年12月,先后被评为清城区和清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银盏坳村位处广清交界处,粤汉铁路临村而过,军事位置重要。1939年12月中旬至1941年1月上旬发生的第一次粤北会战中,银盏坳阻击战成为此次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军企图通过打通粤汉铁路,进而控制整个华南地区。中日双方投入大量兵力,第一次粤北会战是当时广东战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烈的战斗,历时近一个月,最后以日军的败退结束。其中,银盏坳阻击战持续20多天。在此次阻击战中,敌军副联队长山本正一中佐等千余人被击毙,守军也伤亡千余人。另据赖寅倣烈士之子赖挺骧回忆,抗日战争时期,银盏坳村曾被日军多次占领,犯下滔天罪行。期间,村民被迫四处逃难,农田丢荒,生活陷于绝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