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特色产业村:横荷街道横荷行政村——格岭村
2024-04-20

格岭村,位于横荷街道东部,距街道办事处4千米,面积0.3平方千米。清代,潘氏先祖从新丰县移居此地聚居建村。该村坐落于北江冲积平原地带,村屋较分散,大部分面向西南;村落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分新、旧两片,旧围片在东,新围片在西。村边有个“人”字形的大池塘;村后树林茂密,硬底化村道直通村中。
清代至1930年,该村属清远县靖定乡。1931年,属清远县平安南乡。1942年,属清远县镇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属清远县第一区镇南乡。1953年属清远县第二区横荷乡。1958年属洲心人民公社横荷大队。1983年属洲心区横荷乡。1986年属洲心镇横荷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清城区洲心镇横荷行政村。1990年,属清城区横荷镇横荷管理。2003年至今,横荷撤镇设街,属清城区横荷街道横荷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潘、向二姓。据《潘氏族谱》记载,清代,潘氏族人由广东新丰县迁入此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向氏族人从百加迁移至此地。2015年底,村中有户籍人口480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客家话。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薯类和豆类,兼养殖“三鸟”和四大家鱼。改革开放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近年由于城市发展和工业开发,耕地被陆续征用,2015年底统计已无耕地。村中有一家鼓乐厂,建于20世纪80年代,由村民潘月华创办。初期为广州鼓乐厂加工生产狮头,到20世纪90年代,由单一加工狮头发展到自主生产鼓类,包括狮鼓、堂鼓、怀鼓等20多种鼓类产品。该厂生产的各种产品既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工艺,又富有时代的特征。产品采用全手工制作,其中狮头做工精细、形神逼真;鼓由真皮制作,做工扎实。各类产品远销各地。
村庄20世纪70年代初通电,1997年通电话,2008年通互联网,2013年通自来水,2015年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并在路边安装路灯和巷灯。村中建有篮球场、文化室。现存传统的三间两廊民居50座,位于旧围片,布置整齐有序,坐北向南,依岭面水而建。改革开放后,村民收入增加,家家户户建起新楼房,大部分为钢筋水泥框架、混凝土红砖结构,4~5层,每座占地面积80~144平方米。

村中有一座廷泰潘公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三间两廊布局,硬山顶,青砖墙,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板瓦屋面。凹门斗式门面,前设单步廊,门额石阴刻“廷泰潘公祠”,墙楣曾彩绘壁画,现已模糊不清。上堂设有神龛,供奉祖宗牌位。祠堂内有楹联:“玉宗文士维世廷宏定成元绪允启熙康,英才昌济明德纯雅学智名馨宪锡勋华;国器掌珠天必有常超群益众万古传扬,善积四海兰桂腾芳恒心立业发福悠长。”该楹联代表潘氏辈分排列次序。以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为丁日,村民齐聚祠堂。村老在祠堂摆放一些煤油灯给村民认投,投灯(谐音“丁”)寓意来年添丁。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经商,农历正月十五投灯活动也随之停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