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1~140 位的姓氏:金姓

    第131~140 位的姓氏:金姓

    资料库 > 姓氏 2024-04-13
    224

    ​金姓来源众多,其主体支派有二:一支出自少昊金天氏的后代;另一支源于匈奴休屠王子金日殫。他们的得姓,都跟金子有关。少昊是黄帝的儿子,也是黄帝的继承人,曾经在位84年,建都于山东曲阜。

  • 第131~140 位的姓氏:梅姓

    第131~140 位的姓氏:梅姓

    资料库 > 姓氏 2024-04-13
    284

    梅姓出自古梅国。相传殷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亳州南),为伯爵,史称梅伯。商朝末年,纣王在位,梅伯因直谏被杀,国绝。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追谥梅伯为忠侯,并封其玄孙黄梅为侯,重新建国,作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黄梅的后代,后来便以梅为姓。

  • 第131~140 位的姓氏:汪姓

    第131~140 位的姓氏:汪姓

    资料库 > 姓氏 2024-04-13
    310

    汪姓从起源上看,主要有两源,其中一支出自远古时期的汪芒氏部落。大禹时期,汪芒氏迁到今浙江湖州一带。战国时期,汪芒氏接受越国的统治,越亡后西迁今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并在姓氏上去繁就简,单姓汪。汪姓的另一支出自鲁国公族。

  • 第131~140 位的姓氏:阙姓

    第131~140 位的姓氏:阙姓

    资料库 > 姓氏 2024-04-13
    342

    阙姓的来源较为复杂。相传远古时期有部落阙门氏,尧时有阙侯,春秋时鲁国有阙党童子,等等。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以阙为姓。另外,古代的官职中还有“阙者”这一职务,担任这一官职的人中,后来也有人以官职名称为姓,从而成为阙姓的又一大来源。

  • 第131~140 位的姓氏:米姓

    第131~140 位的姓氏:米姓

    资料库 > 姓氏 2024-04-13
    37

    ​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一支出自先秦时期的楚国。楚国公族本以芈为姓,因芈字在写法上与米字形近,且音亦相近,后来便有一些芈姓人转而姓米。如汉朝人米楷和宋书法家米芾,相传出自这一支派。

  • 其他姓氏选介:聂姓

    其他姓氏选介:聂姓

    资料库 > 姓氏 2024-04-13
    96

    最早的一支聂姓出自西周时期的卫国。周武王将自己的弟弟康叔封于康(今河南禹州西北),故称康叔。后周成王又移封康叔于卫(今河南淇县东北),建立卫国,史称卫康叔。卫康叔又将封国的一个叫“聂”的地方分封给自己的一位亲族作为食邑。后来,这位亲族的后代便以食邑的名称为氏,称为聂姓。

  • 其他姓氏选介:戚姓

    其他姓氏选介:戚姓

    资料库 > 姓氏 2024-04-13
    220

    戚姓是一个源于地名的姓氏。西周初年,周成王移封康叔于卫(国都在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至春秋卫献公时期,先朝国君卫武公的裔孙林父在卫献公朝任上卿。后因国内发生政变,他出奔晋国和齐国,直到卫殇公时才回国。由于林父是朝中元老,又很有威望,卫殇公对他十分敬重,把戚邑分封给了他。

  • 其他姓氏选介:翁姓

    其他姓氏选介:翁姓

    资料库 > 姓氏 2024-04-13
    75

    翁姓的来源主要与周昭王的两个儿子有关。相传,他的一个庶子被分封于翁山(今浙江定海东),后来留居于此,以山名为姓;另一个儿子在出生时双拳紧握,掰开手掌后,掌心上的纹理,一个像“公”,一个像“羽”,合在一起为“翁”字,因以翁为其名。他的后代为纪念这段传奇的故事,便以翁为姓。

  • 其他姓氏选介:邬姓

    其他姓氏选介:邬姓

    资料库 > 姓氏 2024-04-13
    188

    ​邬姓的主要来源有3支:一支出自古代的妘姓,尊奉颛顼为祖先。相传颛顼的后代陆佟第4子求言受封于邬(今河南偃师一带),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邬姓;另一支出自姬姓,是晋大夫邬藏的后代,也因他食采于邬(今山西介休一带)而得姓;还有一支也与晋国有关,是由晋国公族祁氏再分封而来的姓氏,其首任受封者司马弥牟又被称为邬大夫,封地与邬藏的封地相同。

  • 其他姓氏选介:池姓

    其他姓氏选介:池姓

    资料库 > 姓氏 2024-04-13
    271

    池姓是一个由居住地所在的位置而得来的姓氏,因居住在城池附近而姓池,其姓氏来源与城、园等姓一样。另外,池姓人还有一支来源于国名,是由上古时期的池国而产生的姓氏。池姓在历史上形成“西河”、“西平”等郡望,并演绎成为一个名列当今第210位的中华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