蚬坑村,位于龙塘镇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2.8千米,村庄建设面积16650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三面环山,村舍建于山坑(小溪)边,传说最初冼姓人在此地居住,取“冼”的谐音“蚬”,故而得名蚬坑村。村庄地处广清交界处,村东有嘉福工业城和恒大银湖城小区,东北距银盏温泉度假区仅4千米,京广铁路和广清高速公路在村边交会,地理位置优越。
新村,位于龙塘镇东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7.5千米。村庄坐落于低丘陵地带之中的山坡地,依山傍水。村庄东南面有白沙窿水塘,一条由东北流向西南的小河在村子的南边流过。京广铁路从东南边经过。移民前的源潭迎咀湘头村1948年属清远县源潭乡。
蕉坑村,位于银盏林场西南部,距银盏林场场部约500米,是银坑工区所在地,始建于明代,因建村时坑边有许多香蕉树,故取名蕉坑村。村庄坐落在南岭余脉和珠江三角洲平原结合部的丘陵峡谷地带。村后的平头松、银窿顶、高岗岭、山仔岭等山丘连绵起伏,满眼苍翠。
太益村,位于源潭镇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7千米,村域面积约0.41平方千米。村落始建于清代,由潘氏族人聚居繁衍而成。村庄坐落于丘陵地带,村舍沿山脚而建。建村之初,村民居住较分散,太益村与附近的黄泥塘、钳塘和高塱等3村合称为黄泥塘村,因村中池塘土壤为黄泥,塘水黄浊而得名。
狮岭村,位于源潭镇东北部,距镇人民政府约24.5千米,东南距黄溪村委会约1千米,东北与佛冈县龙山镇良塘村相邻,村北有潖江。村落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由李氏族人从源潭大垯黄迳迁到此地耕种定居而成。因村后山岭形似狮子,故取名狮岭村。
高塱村,位于源潭镇东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5千米,村域总面积约0.47平方千米。该村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罗氏族人从佛冈迳头分迁至此定居繁衍而成。当时地势高,耕作田地呈梯级状,村前是一片低洼地,村舍因位于高处而得名。
大窝村,位于源潭镇东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1千米,村域面积约0.8平方千米。该村始建于清代中期,村庄坐落于丘陵地带,建于元岭山的一处较大的山窝里,故取名大窝村。清朝末年,村落属清远县潖属同泰安良分局。
良洞村,位于源潭镇东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2千米,村域面积约1.3平方千米。村庄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据《刘氏族谱》记载,先祖刘文显携长子富洋、四子富湶从增城正果镇灯心堂迁徙到此开基创业,故取名为刘屋。后更名为良洞村,别名上良洞。
上华村,位于源潭镇东部,距镇人民政府约12千米,村域面积约0.9平方千米。村庄始建于清代,由何氏族人从韶关分迁至此地定居而成,故初名何村,曾用名上斜村,后改今名。村庄坐落于丘陵地带,村南面有石班冚山峰,村西北面有水坑河流过。
凤尾村,位于源潭镇西部,距镇人民政府约5千米,村域面积约0.62平方千米,始建于清初,由南迁移民聚居而成。因村庄位于峡山凤髻顶的南面山麓的山脚下,地形像凤凰尾一样,故得名凤尾村。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