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姓的来源与黄帝有关。相传,黄帝在世的时候,曾在有熊(今河南新郑一带)建立国家,史称他为有熊氏。他的后代中有人以这一地名命氏,称为熊姓。黄帝的后裔中,另有一人名穴熊,其裔孙又有人名鬻熊,他当过周文王的师傅,很有名气,他的后代便以熊为姓。
宋姓的得姓始祖是西周初年宋国的建立者微子启。史称微子启是商朝国王帝乙的儿子,商末纣王的庶兄。纣王无道,他与比干、箕子多所匡正,被誉为商末“三仁”。他曾多次劝谏纣王改过自新,刻苦自励,但不为纣采纳。微子启见无力补天,便称疾不再上朝。
孔姓的主源有两支,均出自子姓。一支出自成汤之后,成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是商族姓祖契的第14代孙。契为子姓,成汤亦为子姓,名履,字天乙。因成汤是个圣明的君主,他的子孙中有一支便以商族的姓“子”与他的字中的“乙”相组合命氏,称为孔姓。
邵姓原作召姓,是周初名臣召公的后代。据史书记载,召公名爽,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周公的同胞兄弟。他在周朝初被封于燕,本人因故留在朝廷,燕国由他的长子管理。他是周初手握重权的大臣,因功别封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为公爵,子孙世袭召公之位。
关于易姓的来源,现流行二说:一说以地为氏。周朝姜子牙的后世子孙有人受封于易(今河南易县),其后代子孙以封地为氏,称为易姓;二是以先人的字为氏。相传春秋时,齐桓公宠臣雍巫,字易牙,精于烹调技术,受到齐桓公的赏识,官居大夫之位。
华姓的主要来源有两支:一支出自夏王仲康之后,一支出自春秋时期的宋国。夏王仲康曾封禅于西岳华山,他的后代中有人因此而姓华,成为中国华姓人的一大来源。宋国是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国。至春秋时期,宋戴公有子名考父,受封于华(今河南新郑北)。
严姓的主源来自庄姓的改称。这个姓氏的远祖可以一直追溯到黄帝。黄帝有孙名颛顼,颛顼有玄孙名陆终,陆终第6子季连的后代熊绎受封于楚,建立楚国。数传至楚庄公,有庶子数人因不得继位,被迫分姓命氏,为了表明身份所出,便以庄为姓。
甘姓的主源出自古甘国。相传,古甘国在夏朝时就是诸侯国之一,其治所在今河南洛阳西南。商朝时,来自甘国的甘盘在商王武丁朝担任宰相,成为甘姓中知名最早的人,后世甘姓人多奉他为得姓始祖。至周代,原甘国故地被周武王分封给同姓人,为伯爵,史称甘伯。数传至甘伯恒公,同样知名于世。
覃姓是一个有多种读音的姓氏,不同的读音代表着不同的来源。覃字在读为tán时,所代表的姓氏血统与谭姓相同,相传其姓系原本由“谭”字去偏旁而来的。汉代时,谭姓人中有人与名将韩信关系密切,后来韩信因故被杀,他怕受牵连,便携家逃往外地,改姓为覃,他的后代也相沿以覃为姓。
杜姓据传是古帝唐尧之后。尧的儿子丹朱被舜封为唐侯,在今山西翼城西建立唐国。周成王时,唐国因故被灭,其地被改封给成王弟叔虞,原来唐国的国王则改封于杜(今陕西西安东南),史称唐杜氏。至周宣王时,唐杜国国君桓在周朝任大夫,人称杜伯。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