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姓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最早的一支出自姬姓,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代。相传古公亶父是使周部落发展壮大的关键人物,曾自号古公,他的后代中的一些人便以古为姓。后来,又有一支出古成氏的族支改姓古。
白姓的来源较为复杂,出自几个互不统属的支派。相传在炎帝时,有位名叫白军的水利专家,精通水脉,曾为治水作过贡献。他们后代便以白为姓。西周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五世孙虞仲受封于虞(今山西平陆县东),子孙世袭虞国国君。
魏姓是一个出自邑名和国名的姓氏。在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一个毕国,方位在今陕西咸阳西北,始封之君毕公高是周文王的庶子;还有一个魏国,方位在今山西芮城北。毕国后因故灭亡。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到晋国做了大官,他辅佐晋献公灭了设在山西芮城的魏国,晋献公遂将其地转赐于他,作为他的封邑。
凌姓是一个与冰凌有关的姓氏,始祖出自先秦时期卫国公族的后代。卫国原是周文王第九子康叔的封地,方位在今河南北部。康叔受封以后,他的儿子中有一人被留在周朝都城镐京,担任凌人之官,职责是负责王宫所用冰块的采集和储藏。
孙姓主要有3大来源:一支出自姬姓,周代卫康叔的8世孙卫武公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后代以惠孙中的“孙”字为姓,称为孙氏;另一支出自芈姓,楚国令尹孙叔敖是著名的贤臣,在邲之战中辅助楚庄王指挥楚军,大胜晋兵,还教化民众,开发水利,功绩卓著,深得楚人拥护,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命氏,称作孙氏;
童姓的主源有二:其一出自黄帝的曾孙老童;其二出自春秋时期的胥童。老童所生的吴回,后来被岑、胡、彭、钱、曾、苏、顾、吕、温等姓氏尊为得姓始祖,他所生的童黎也被司马等姓氏尊为祖先,唯独童姓不同,是直接由老童的儿孙发展而来的,与上述各姓相比,其与老童有更多的血缘的继承性。
陶姓的主源有二:一支出自唐尧;另一支出自虞舜。尧是帝喾的次子,黄帝的玄孙。他最初被封在“陶”,后来又徙到“唐”,故称陶唐氏。尧则是他的号,而不能算是他的姓氏。尧的子孙中,后来有些人以陶为姓,有些人以唐为姓。
韩姓主源出自姬姓。春秋时代,周文王有一位在晋国的后裔叫武子,因功被晋献公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县南),后来,他的子孙以地命氏,称为韩姓。韩武子的子孙世代都是晋国的大夫,权倾当朝,到了周烈王的时侯,干脆“三家分晋”,与赵、魏二氏同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官姓相传是古代官职衍生的姓氏,一些担任官职的人的后代为了纪念先辈当过官的荣耀而取“官”为姓。另外,相传周朝时有一位叫刘定公夏的人在朝中任官师之职,他的后代也以官为姓,成为官姓中国人中的一支。
据清城横荷打鼓村练氏族史资料载,练姓出自远古太昊氏之后,以风为姓,至帝尧时改为东方氏,帝舜之后省简为东姓。传64世东何公,居河南河内县,唐贞观年间任总管录事参军。因伐高丽献火攻之策,焚南苏罗城有功,唐皇以“精练军戎”褒奖之,敕封为岐山侯,并赐为练姓。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0
2024-03-30
2024-03-29